專家學者共話中國北朝壁畫藝術與傳承保護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3-12-21]
太原12月20日電(高雨晴 胡健)12月20日,全國首座建設于壁畫墓葬原址上的專題博物館——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開館之際,“市校合作·壁上春秋”中國北朝壁畫藝術與傳承保護學術研討會在太原舉行。來自全國各地文博領域的專家學者,聚焦北朝壁畫,探討中外文化交融,共話北朝壁畫藝術與傳承保護。
太原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劉斌在致辭中表示,“今天對外開放的北齊壁畫博物館以及舉辦的系列活動,是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的重要成果;是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提升城市魅力的積極實踐;同時也是太原市深化‘市校合作’,積極借力高校人才優勢、科技優勢,開展文物科技保護、歷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舉措。希望專家學者們繼續深挖太原文物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在文物保護、陳列展覽、人才培養、文旅融合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br/>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黃克忠通過視頻致辭時表示,我國的古墓葬分布很廣,歷年來發掘出土大量歷史價值較高的珍貴文物,尤其是墓葬壁畫,這是探討不同時代、地區和社會階層之間埋葬習俗以及所屬時代社會生活狀況的重要實物資料。太原徐顯秀墓就是其中重要一處。
會上,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部副部長汪萬福作題為《墓葬壁畫的原址保護—以北齊為例》的主旨發言。談及墓葬壁畫的原址保護,他認為,注重日常保養維護的同時,做好環境控制亦然重要。隨著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對外開放,受人流量影響,其原有的比較平衡的系統或將受到破壞,因此需要建立一個預防性的保護體系,同時加強對墓葬內涵的研究。
上海大學文化遺產保護基礎科學研究院院長黃繼忠說,原址保護具有很大的優點。而以墓葬為核心的原址保護面臨著保護難題,需要關注。他建議,應重視墓室環境檢測,墓室周邊、內部及壁畫表面的溫濕度檢測,可能出現的微生物檢測等,同時多學科開展保護、闡釋和利用研究。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師韋正作題為《北朝壁畫所見中外文化交流拾零》的發言。他說,壁畫中的樂部組合和建筑脊部裝飾,可以進一步說明北齊壁畫的價值?!皹凡拷M合頗能反映從魏晉,經十六國,到北朝時期中外樂器融合情況。而鬼面瓦、脊飾、鴟尾,是三種不見于漢晉十六國時期的裝飾,有可能都是外來建筑文化影響下的產物?!?br/>
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文博研究館員常一民曾參與太原徐顯秀墓的考古發掘。他說,太原是北齊的政治軍事中心,許多達官貴胄曾定居于此,這里是北齊墓葬發現最多的地區之一。同時,虞弘、虞慶則等大量西域胡人安家太原,這也正是太原北齊墓葬壁畫中具有大量外國元素的原因所在。
此外,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鄭巖圍繞《北齊墓葬壁畫與中古畫的轉型》作主題發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文博大家、教授張慶捷作《北齊墓葬壁畫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主題發言,太原理工大學教授胡川晉以《太原北齊徐顯秀墓微環境控制研究》為主題作發言,山西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高大倫在會上發言。
本次研討會由太原市委組織部、太原市文物局主辦,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中新社(北京)國際傳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承辦。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