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百幅張萬傳木板油畫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9-13]
前輩畫家張萬傳日前以九十五高齡辭世,他的家屬整理他的遺作,其中包括大量手稿、素描、水彩以及近百幅的油畫作品,令人矚目的是,有上百幅描繪在木板上的小型油畫「出土」。臺灣美術史研究者謝里法研判,它們應是張萬傳于日治時期四○年代的早年創作,深具研究價值,是了解張萬傳終生繪畫演變過程的第一手史料,他建議,最好委由美術館研究及保存。
斯人已逝,張萬傳位在天母的家居畫室卻還在暖冬太陽的照射下,保持原貌?!赴职旨词乖谏∫院?,仍維持他的自我尊嚴,他生前帶有濃厚的武士精神!」一身戴孝黑服的秋菊,是張萬傳的兒媳婦,她熱心引領記者探望公公生前的畫室,她指著置放高處的一叢枯萎的盆花,感慨表示,這是公公當年寫生的花束,他一再要求家人不能丟掉,而保留至今。秋菊也指著一具優美造型的錫壺,解釋這是張萬傳靜物畫中常見的物件。
秋菊說,兩年多前張萬傳中風后,她就受命代為整理他的畫作。秋菊把裝入分格紙盒的幾幅木板畫作翻出來,有的是寫生的風景畫,有的是淡水紅樓、白樓的建筑寫景,另還有魚的靜物畫。這批看來年代已久的畫作,有極大比率已出現了顏料斑駁、脫落的情形。秋菊則表示,若有美術機構有心研究,他們樂意將之公開。
謝里法表示,臺灣前輩畫家陳植棋、廖繼春、李石樵和郭柏川等人在日治時期的學生時代,都曾大量使用木板寫生,這是當年畫具店便宜即可買到的畫材。當時,他們在日籍畫家石川欽一郎指導下,在木板上寫生,是二、三○年代臺灣藝壇流行的習畫方式,最近郭柏川故居重新發現的幾幅畫作,就是相同材質的作品。
謝里法說,這批前輩畫家在青年期創作的木板上油畫,因屬于他們風格形成以前階段的作品,有的已被畫家毀棄、也有的在火災、水患、搬遷及戰爭空襲中損毀;還有的遺留日本。就他所知,只有李石樵將之大批保留下來。
謝里法強調,從張萬傳完整保存的這批早年畫作,即可看出他的繪畫成長過程,有助于了解他在中晚期的風格演變。他認為,這樣的畫作不必刻意修復。
張萬傳家屬已在天母家中,設置了張萬傳靈堂,供其親友及藝術界人士祭拜。陳水扁總統昨天下午在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文建會主委陳郁秀等陪同下,親赴捻香。據悉,陳總統已交付相關人士研議,針對已故張萬傳一生藝術成就,給予褒揚。張萬傳告別式將在本月二十九日于臺北第一殯儀館景行廳舉行,當日下午一時半公祭。
摘自:中國藝術視窗網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