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何以中國】賡續中華文脈,書寫民族復興新篇章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3-07-10




      北京7月10日電 (記者 上官云)雄偉壯觀的長城,氣勢磅礴的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歷史悠久的絲綢之路……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散布著眾多珍貴的文物瑰寶、世界遺產,共同詮釋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展示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


    資料圖:清明小長假,北京八達嶺長城景區春意濃。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國寶神韻,穿越古今。中華文脈在賡續傳承中不斷發揚光大,守護文化遺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國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矚目的答卷。

      1985年,中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87年,莫高窟、泰山、長城等6個項目進入《世界遺產名錄》。迄今為止,中國的世界遺產保護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彰顯中國智慧。

      多措并舉,為世界遺產保護提供中國范例。國家文物局組織實施保護、整治、考古項目近600項,打造北京箭扣、河北喜峰口長城研究型保護示范項目。同時,推進中英“雙墻對話”,搭建文明交流互鑒橋梁,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跨國合作提供了寶貴經驗。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長城保護狀況報告,長城被世界遺產委員會評為世界遺產保護管理示范案例。世界遺產委員會高度評價中國政府在長城保護方面采取的積極、有效措施,使遺產突出普遍價值得到了妥善保護。

      凝心聚力,積極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2021年,《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印發;2022年,《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印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


    資料圖:一群鴿子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午門外廣場展翅飛翔。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以文鑄魂,書寫民族復興的新篇章。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以考古資料實證了中華大地5000多年文明;2022年7月,中國國家版本館落成。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社會積極參與其中。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從古至今,熠熠生輝的文化瑰寶,積淀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品格,將它們守護好,也是留住歷史根脈、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一環。

      守正創新,繼往開來。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孜孜以求,中華民族在復興道路上闊步前行,中華文明現代化建設穩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在煥發出全新光彩。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