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賡續歷史文脈確?!拔墨I足以征之”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3-06-08

      小時候,我們在讀書識字時,手邊總是離不開一本《新華字典》??梢哉f,這本字典不僅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從一個角度折射出了時代的變遷。在“版本琳瑯”專題展內,就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同版本的新華字典,勾起了很多人的記憶。

      作為新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新華字典》從1950年啟動編纂,到1953年第一版《新華字典》正式出版,到今年正好是70年。

      《新華字典》注重字音、字形和詞匯,是新中國第一部以白話文舉例、釋義的辭書。2016年,《新華字典》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被評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而能夠長期受讀者歡迎、歷久而不衰,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與時俱進、及時修訂。

      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正式通過后,這本在1959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首次采用了漢語拼音檢字法。而第11版《新華字典》,則增加了民生、福祉、和諧等詞,隨著時代發展,字典的內容也在與時俱進。第12版《新華字典》,不僅增加了“點贊”“二維碼”“截屏”等新詞,也為“萌”“拼”“被”等字增補新義新用法。除了常規的修訂,這版字典還附有二維碼,讀者可以用手機掃碼看書寫筆畫、聽正確讀音,實現數字化閱讀。

      “小人書”講述“大故事”

      年畫、連環畫和宣傳畫是國家版本館的特色館藏。新中國成立后,連環畫作為一種通俗的傳播文化形式,深受讀者的喜愛?!独盍瓯贰对滥复套帧贰稘M江紅》《焦裕祿》等多種經典連環畫的版本和畫稿,成為“版本琳瑯”專題展的亮點。

      專家告訴記者,在展出的眾多連環畫中,《岳母刺字》印數最多,僅人民美術出版社就印制發行了400多萬冊。

      連環畫,還有一個通俗的名字叫“小人書”。巴掌大小的“小人書”,不僅圖文并茂,而且便于攜帶,適合傳看。

      中國出版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王利明:這個“小人書”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適合于兒童看,所以就叫“小人書”了;還有一個是因為它畫面小、畫的人物小,也叫“小人書”。

      一部部短小精悍的連環畫,是怎么產生的?

      中國出版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王利明:連環畫改編是一個工種,當年很多人都從事連環畫改編。比如《岳飛傳》,就是從《岳飛傳》這本書改編的,它要把故事梗概把握住,把人物的心理狀態、人物的形象豐富起來,把故事情節提煉出來,這個很見功夫。改編成腳本之后,就請繪者根據腳本來繪制。雖然現在大家看得少了,但是我們回顧起來,它曾經給我們的民族注入了很多正能量的、高尚的,鼓舞我們士氣、鼓舞我們向前走的作品。

      傾注心血的“紅色經典”

      新中國成立后,“三紅一創”“青山保林”等經典紅色作品在社會上產生廣泛影響。不同版本的書籍及其手稿在“版本琳瑯”專題展的集中展示,讓我們看到每一本文學作品的來之不易。

      中國出版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王利明:在這個展臺里展示的是“三紅一創”“青山保林”八種圖書?!叭t一創”指的是《紅日》《紅巖》《紅旗譜》《創業史》,這四種圖書當年是在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扒嗌奖A帧敝傅氖恰肚啻褐琛贰渡洁l巨變》《保衛延安》和《林海雪原》,是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當時的副牌,作家出版社出版的。

      展臺上,記者看到了這些書籍的不同版本、作家手稿和編輯校對稿。

      展臺里這份《紅巖》手稿上,作者和編輯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跡,無論是章節的移動和調整,還是用詞的字斟句酌,每一處標點的修改加工,都能體現創作者的智慧和嚴謹。

      中國出版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王利明:上邊紅的字就是編輯寫的,紅的墨是助理編輯涂的,紅色下面那些字你還能看得出來,如果用藍色或黑色一畫就看不出來了。出版社編輯和作家本人、地方政府,一起經過無數次修改,才把這本書推出來。

      中國出版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王利明:《保衛延安》這個就不是作者的手稿,是編輯的校改稿。已經從作者親筆寫的手稿變成了鉛字,這里還有大批的編輯仍然在進行編輯加工的痕跡。這本書已經整本排完了,前面只要改一個地方,后邊的版要重排一次。我們當時有一個技巧,改掉一個字、增加一個字,如果改掉一個字,不能增加一個字,那就要加字的間距,盡量不推行倒版。

      這八部小說當時出版不久就成為家喻戶曉的暢銷作品,是新中國出版的高峰,多年來持續再版重印,累計印制數百次,一直暢銷不衰。

      賡續歷史文脈 確?!拔墨I足以征之”

      2500年前,孔子曾經發出浩嘆,“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文獻不足,導致夏禮和殷禮到了孔子時代已經模糊不清。如果“文獻足以征之”,孔子說,我還能去證明它。

      今天,國家版本館守護的就是這種讓“文獻足以征之”的歷史文脈,讓歷史不斷線。在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版本的載體千變萬化,每一件留存至今的版本,都彰顯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