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探文物、觀古今” 珍貴文物再現絲綢之路的繁華印記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3-05-17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也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接下來我們一起沿著絲綢之路,探文物,觀古今。

      從古都西安出發一路向西,絲綢之路進入寧夏段,先后有蕭關道和靈州道兩條主要路線。固原是絲綢之路蕭關道的必經之地,考古工作者在固原的北周柱國將軍李賢墓葬中,發現了距今約1500年屬于波斯薩珊王朝的鎏金銀壺和凸釘玻璃碗,均被定級為國家一級文物。

      鎏金銀壺上腹細長,下腹鼓圓,高圈足,鴨嘴流,壺身為銀質,局部鎏金,金銀兩色交相輝映。三組銀色連珠紋分別裝飾在壺頸、壺身和高圈足座的邊緣。壺把上鑄一人物頭像,壺身上雕有男女相對的三組六個人物圖像。

      固原博物館副館長 張強:壺身所飾內容是希臘神話帕里斯裁判和特洛伊戰爭故事。鎏金銀壺是波斯王朝貴族所使用的酒具,整個壺身融合了波斯薩珊風格、希臘風格和巴克特里亞當地因素,體現出伴隨絲路的開通,東西方貿易的擴大以及金銀器貿易的廣泛開展。

      與鎏金銀壺一同出土的凸釘裝飾玻璃碗,深口直腹。周邊鑲嵌有14個交錯分布的玻璃圓飾。通體呈淡黃綠色,晶瑩透亮。

      固原博物館副館長 張強:這類裝飾風格的玻璃器是典型的薩珊玻璃器,原產于伊朗高原。而當時的中國因技術原因并不能生產此類物品,這類玻璃器在當時顯得非常珍貴,甚至可以說比黃金還要貴重。在中國新疆、寧夏,伊朗高原和日本沖之島等地的遺址或墓葬中也發現過凸起圓飾玻璃器的碎片,再現了絲綢之路上廣泛的文化傳播和貿易往來。

      這是東羅馬拜占庭金幣和薩珊俾路斯銀幣,來自固原市彭陽縣,出土于北周田弘墓,現珍藏于彭陽博物館。

      彭陽博物館研究館員 楊寧國:我們館展示的薩珊銀幣是北朝隋唐時期具有國際貨幣地位的通用貨幣,有力證明了(固原)彭陽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