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口二號古船順利入塢考古與保護階段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2-11-27]
上海11月25日電 (王笈)11月25日下午,專用打撈工程船“奮力輪”裝載著長江口二號古船,平穩進入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內。古船弧形梁沉箱精準地落座至預先澆筑的馬鞍座上,標志著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工作圓滿結束,進入古船考古發掘、文物整體保護、博物館規劃建設的新階段。
長江口二號古船位于長江口航道上,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貿易遺存。因水流長期沖刷導致船體逐漸露出海底,難以原址保護,長江口渾濁水域也無法實施全面系統的水下考古發掘,為確保古船安全,經過多方論證,2021年確定采用整體打撈發掘方式進行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和保護工作。
“保護第一”是開展文物考古工作的核心關鍵,出水文物特別是海洋木質文物整體保護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為了確保古船船體和船載文物安全,上海市文物局整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上海博物館、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等單位力量,研究制訂了古船分階段保護工作方案。
11月21日古船出水后,現場保護工作立即啟動。文物保護專業人員現場對桅桿和桅夾捆綁固定,對暴露船體進行保濕處理、整體覆罩保護。同時,分別對文物所處區域的海水及淤泥取樣分析,及時獲取古船文物保存環境的原始信息。
古船進入船塢落座后,將對1號船塢現場區域增加圍擋封閉,建立區域安防系統,提升安全防護等級。同時,文物保護團隊將進一步采集各類樣品進行檢測分析,及時開展離散暴露船體構件臨時加固保護、船體保濕處理。
在古船博物館建設過程中,將在1號船塢區域建設一座覆蓋整個古船沉箱的臨時考古站,搭建鋼結構棚架保護艙,搭載照明、安防和文物保護等系統,開展保護艙環境狀況實時監測和調控,確保艙內各項環境參數穩定,確保船體及文物安全。預計2023年10月前,臨時考古站建設可以完成,古船將進入實驗室考古發掘與文物整體保護階段。
相關專家指出,長江口二號古船保存完整、船載文物豐富,是非常珍貴的“時空膠囊”。長江口二號古船的發現,填補了中國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是上海作為世界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寶貴見證。
據悉,上海市委市政府已決定在楊浦上海船廠舊址,利用兩個老船塢和保留的歷史建筑籌建長江口二號古船博物館,打造一座可同步開展考古發掘、文物保護、科學研究和展示教育的活態的考古遺址博物館。老船塢將變身為一顆亮眼的“明珠”,讓更多人欣賞到文物考古的魅力神韻,領悟到中華文明的深厚滋養。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