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如虎添“藝” 非遺衍生品與市場的雙向奔赴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2-07-14





      泥虎碰“瓷” 萌虎跨界

      前后推拉之下,泥塑老虎好像活了過來,發出嚶嚶叫聲……在山東濰坊高新區的一家工作室里,經過注漿、修胚、繪彩、燒制等多道工序,一組組“瓷叫虎”成功出爐。此時,在上海的一個直播間里,帶貨主播正對著鏡頭介紹著“好舒虎”文創商品,憨態可掬的布老虎化作椅背上一張鮮艷的地毯,俘獲年輕人的心。2022年是虎年,兩只依托非遺文化“重生”的老虎火了,當新設計與新商業模式結合并找到新應用場景,民營文創企業在非遺衍生品中找到了機遇。

      泥虎碰“瓷” 碰出手藝人的創新路

      “小孩小孩你別哭,你爹去了登州府,花啦棒,泥老虎,咕嘎咕嘎二毛五”,在這首流曾傳于青齊之地的童謠中,會叫的泥老虎正是高密聶家莊泥塑中典型代表“泥叫虎”。

      作為唯一一款能叫的全國傳統泥塑,2008年6月,“泥叫虎”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然而,隨著現代玩具的發展,泥叫虎作為傳統玩具正面臨被淘汰的困境。

      “泥叫虎有五百年的歷史,可塑性很強,造型、花色、實用功能等方面都有創新空間?!睂τ谶@個“兒時玩伴”,濰坊“瓷叫虎”創始人康健想為它找到重生的機會。

      如何克服傳統技藝在現代生活中的水土不服?這需要經過工業設計的再創作。2018年,康健團隊改變“泥叫虎”原有材質、花色和工藝,用高白泥取代了“紅崗子土”,使其外表更加光滑精致,不易變形。在顏色方面保持了泥叫虎的色彩搭配,使用高溫釉下彩對其上色,不僅著色順滑細膩,更能夠防止瓷叫虎在燒制時縮釉。

      康健還在使用功能上大膽創新,增加夜燈、音箱、香薰等功能。從擺件到家居產品,創造新使用場景和用戶需求,讓非遺衍生品成為有價值的商品,這使“瓷叫虎”在消費市場脫穎而出,濃厚的地域特色也讓它成為濰坊企業伴手禮的上佳選擇。

      電商平臺和網絡直播則幫非遺衍生品找到更多用戶需求。

      《2021非遺電商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14個非遺產業帶在天貓年成交過億,1億人在天貓平臺購買了非遺相關產品,其中40%以上是“90后” 。目前,已經有67%的非遺傳承人在淘寶上開了店鋪。

      在這種趨勢下,虎行天下拓展了線上線下、分銷代銷等多種銷售渠道,用康健的話說,“虎年,‘瓷叫虎’火了”。不僅有更多電商咨詢合作,“瓷叫虎”還登上外交禮品名錄,也出現在北京線下書店中。僅在2022年春節期間,“瓷叫虎”的銷量就超過3000只。

      碰撞出靈感 方頭萌虎火出圈

      推動非遺商業化,除了傳統手藝人,還有更多文創設計機構在探索新路徑。四眼芝士文創工作室與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合作已有5年,每年都會推出新非遺商業項目,今年的“好舒虎”系列,來自于與山西芮城非遺傳承人楊雅琴的共創。

      楊雅琴出生于素有刺繡之鄉美譽的芮城縣西陌鎮柏社村,受擅長刺繡的祖母和母親的熏陶,自小就喜愛制作民間傳統手工布藝玩具。

      “當時楊老師給我們看她所有的作品,都是弧形的東西,我就問了一句,沒有方的嗎?”項目共創過程中,四眼芝士文創工作室主理人阿魯Alu一句隨口詢問碰撞出了靈感,想要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轉變,創造被市場接受的IP,造型的活化絕非粗暴的拼貼使用。

      于是,“好舒虎”就有了新的造型,方頭取代圓臉,彩色的耳朵不再對稱,在民俗常見的大紅大綠大黃配色里,插入了粉色與藍色。雖然說著“沒想過也沒繡過”,傳承人楊雅琴還是很快對著設計圖完成了繡品,稱贊這樣的設計“俏皮靈動可愛”,更開心地接受了IP名字里的諧音梗。

      阿魯回憶,在5年的各種非遺合作項目中,大部分傳承人們都欣然接受了非遺造型的當代設計,這是一種“相互滋養、相互學習、相互給予機遇的過程”。

      從IP到衍生品,為不同商品找對銷售方式同樣至關重要。線下銷售能展現非遺手藝之精美,適合手工制作的藝術品,而線上渠道消費者則傾向性價比高拍攝效果好的工廠標品。雖然并非刻意區分,但2022年1月在上海新天地舉行的“好舒虎”非遺跨界展中,楊雅琴和村里“巧巧(手藝巧的匠人)”們的手工繡品銷售一空,而網店中銷量更好的則是工廠出品的裝飾餐盤和地毯等“出片神器”。

      “左手牽著傳承人,右手牽著設計師”

      在鄉村振興政策的引領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中國非遺商業化和文化衍生品的銷售已經逐漸從冷到熱,從小眾到大眾,也有更多如四眼芝士一樣的文創企業向非遺項目商業化伸出橄欖枝。

      阿魯認為,民企找非遺傳承人合作主要有三種方式,自行查找聯絡、直接與當地政府合作或通過PACC這樣的機構。

      PACC提出“左手牽著傳承人,右手牽著設計師”的運作模式,并扮演運作資源“中間人”角色。2015 年起,上海美術學院和 PACC 開始共同承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以此為契機發掘和培養優秀傳承人。

      “最近5年,已有近1000名傳承人來到我們中心,和設計師一起學術討論,在碰撞的過程中創造出更多新的內容和形式?!盤ACC主任、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金江波介紹,“我們讓非遺傳承人貢獻技藝和文化故事,請設計師幫他以設計思維創新轉化,再幫他們協同企業機構與品牌公司負責生產和營銷,實現‘1+1= 無限可能’的效果?!?br/>
      科技化?年輕化?非遺商業化未來之路怎么走?

      有了獨特的模式和理念,非遺商業化還有哪些難點?金江波表示,“產品不是商品,如何通過改良工藝,提升非遺產品的耐用性,提供服務保障,形成品牌效應,提升商品價值?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非遺技藝才能真正在生活中普及,傳承下去?!?br/>
      康健將非遺的生命力與年輕化聯系在一起,未來公司還會考慮引入加濕器功能,或者增加產品的互動性和智能性?!拔覀儗υ煨妥隽艘恍└?,但科技化還太少,我最終的想法還是把它變成一個帶著文化色彩的智能化工業產品?!?br/>
      阿魯則表示,“做非遺藝術衍生品,不一定要取巧才能賣貨。非遺衍生品,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很多博物館找工作室做文創,給的只有資料,但與傳承人接觸,真正了解這項手藝,才能推出適合手藝文化內涵、背后故事的非遺衍生品?!?br/>
      金江波對非遺商業化的未來很有信心,他說:“日常生活中許多消費品都與西方品牌有關。隨著我們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迸發活力,消費品市場掀起了‘國潮熱’,消費者的文化認同感被勾起。非遺手工藝可以作為文化資源,通過商業化的方式將非遺元素融入消費品,讓消費者感受非遺傳承人的精神?!?br/>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