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九連墩昨發現千余枚竹簡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9-07]
九連墩戰國楚墓2號墓中出土的竹簡(為保護其不受損害,出土時用塑料保鮮膜包裹)
25日下午考古專家在九連墩2號墓中發現大批竹簡。據初步清點,總數達1000多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紅星說,這是中國歷代以來楚墓中出土竹簡最多的一次,也是九連墩戰國楚墓考古發掘中的最大發現。
王紅星介紹,這批竹簡不僅數量很多,保存也比較完整。它的發現,讓在場的所有考古工作者為之振奮。記者看到,出土的竹簡呈黑色,上面字跡欠清。由于長時間的浸泡,這些竹簡已經軟得像煮熟了的面條??脊艑<矣帽ur膜進行現場密封,并盡快運回武漢妥善保護。
竹簡是當時人們的文字記錄,傳達的信息比出土器物更加直接、穩定。以前每次發現竹簡,都會引起學術界轟動并進而引發研究熱潮。1993年出土的郭店《老子》竹書楚簡共804枚,曾令世界震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表示,他們先前已估計此次會有竹簡出土,并已邀請國內著名的竹簡保護專家和古文字專家到場協助工作。由于剛出土的竹簡不能受到任何碰撞,必須經過化學處理后,再由相關學科專家進行進一步研究。估計竹簡上的文字解讀工作還需一段時間。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殷偉璋介紹,根據以往的考古經驗,楚墓中的竹簡一般分兩種:一種是記錄隨葬物品的“遣冊”;另一種是當時的著作,內容包括天文、地理、音樂、卜筮等。竹簡可以與后世流傳下來的文獻記載相印證,糾正文獻記載的謬誤,甚至填補后世未流傳的歷史文學空白,在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宗教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殷偉璋說,九連墩出土的大量竹簡,對楚文化和戰國歷史的研究將有重大推動作用。
新華社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