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地下珍貴文物遭劫難該誰負責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9-06
      地下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一旦遭到破壞,將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和開發事業的發展,與文物保護的矛盾將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直接。由于一些建設部門和單位文物保護意識淡薄,為了部門自身利益和局部利益,置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于不顧。近期鄭州市屢有發生的地下文物被毀事件,引起文物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人們在思考和質問:為什么在城市建設中地下文物總這樣尷尬面世?誰該為這些地下文物所遭受的劫難負責?如何依法追究肇事部門和人員的責任?為此,河南頻道記者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深入調查。

    城建開發掀熱潮 地下文物頻受傷

    近期以來,在鄭州市緊鑼密鼓進行的一些城建和道路項目施工過程中,陸續發現一批地下文物遺存,但由于個別部門和少數施工人員缺乏文物保護意識,致使部分地下文物遭到毀壞。據了解,從2002年10月中旬至今,施工中先后發現的10多處古墓葬中,有8處受到損毀,一些古墓中的文物也遭到不同程度破壞或被哄搶而導致流失。

    記者采訪獲悉,今年11月下旬,鄭州市管城區南曹鄉司趙村個別村民在使用挖掘機為京珠高速公路取土時,在村子附近的花地崗一帶發現古墓。施工者未向文物部門報告,毀壞墓室后繼續施工,致使暴露出的墓室和文物越來越多。村民們聞訊后,紛紛帶著鐵鍬等工具,到工地刨搶文物。墓內青銅器多數被搶走,一些陶器被打碎丟棄。文物部門接到群眾舉報趕赴現場后,哄搶行為才得到制止。初步考察,取土處共發現漢代墓葬19座、商代窖穴1個、戰國遺址1處。在現場進行搶救發掘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負責人稱,這是鄭州市歷史上地下墓葬被破壞較為嚴重的一次。由于大量沙土已被取走,現場被嚴重破壞,被毀墓室數量和被搶文物數量均很難查清。

    據記者了解,自10月中旬以來,類似損壞地下文物的事件在鄭州市的一些施工現場還發生多起:10月16日,在鄭州市石化路拓寬工程中段工地,一處大型東漢早期家族墓地被在此施工的大型挖掘機損壞,一些珍貴的陶罐被砸毀。據當時趕到現場的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張松林證實,這處古墓共有5座,但均遭施工破壞,僅存半座保存完好。

    10月27日,民工在鄭州市南關街挖掘排水工程時,挖出一處漢代墓葬群,其中3座漢墓被挖毀,部分珍貴文物被民工盜藏。經過公安派出所工作,終于將被民工掩藏的3只陶罐和8件銅盆、陶壺、陶罐等文物移交文物保護部門。

    11月2日,在鄭州市南下街道路拓寬改造工程施工進行到與西大街交叉口附近時,施工人員在地下挖出一個長方形古墓室。文物考古人員聞訊趕到現場時發現,這是一座西漢時期富人墓,但墓室的空心漢畫磚已被施工者的鐵鎬刨成了碎片,陪葬品瓷碗也被敲爛,地上還散布著一些破碎的陶器片。在這座墓的附近,還發現2座西漢墓葬和2處古建筑基址。

    11月3日,施工人員在鄭州菜市街第三人民醫院門口開挖電信信號塔電纜溝時,又挖出一座古墓。民工先挖出了數塊陶器碎片,接著挖出了一個完整的陶罐等物品。接到舉報的交巡警立即通知文物部門派人趕到現場。據文物考古人員對出土文物研究推測,此墓介于西 漢與東漢交接時期,是一座完整的富人磚墓室。從現場考察看,此墓面積當有20多平方米,但整個墓卻被人為挖亂了。

    一些文物考古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近期鄭州市遭受不同程度毀壞的古墓葬、古建筑基址、古窖穴等,均具有一定的考古研究價值,但因人為原因致使一些地下文物遭到不應有的破壞或損失,確實令人痛心。

    有法不依釀惡果 清查責任追究難

    近期鄭州市屢有發生的地下文物被毀事件,引起文物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人們在思考和質問:為什么在城市建設中地下文物總這樣尷尬面世?誰該為這些地下文物所遭受的劫難負責?如何依法追究肇事部門和人員的責任?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張松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造成地下文物被損而文物部門猝不及防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建設部門和單位文物保護意識淡薄,為了部門自身利益和局部利益,置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于不顧。從調查情況看,在有損毀文物的地方,多數工程項目在施工之前未與文物勘探部門聯系進行先期勘探。有的施工單位為了趕工期和省錢,甚至采取瞞騙方式,工程本該報批的不報批,擅自違規施工,文物管理部門無法提前或同時介入。

    張松林說,河南省1990年就出臺了《文物保護實施辦法》,省市領導非常重視文物保護工作,在鄭州市東西大街改造和紫荊山路打通工程中,規劃部門主動與文物部門聯系,對有文物的地方提前標識并列入規劃項目之內,對可能有文物的地方也請文物考古專家鉆探,留出時間,提供經費支持,確保了文物萬無一失。但是近期以來,在一些小街道改造和管道鋪設等零星工程施工中,一些施工單位卻忽略了文物保護,直接邁過了“文物勘探”這一必要環節,以致于釀成一樁樁文物被毀的慘劇。

    張松林反映,施工中造成地下文物被毀壞的直接原因是多數施工單位雇用的民工素質低,缺乏文物保護意識,也不了解文物知識。他們在施工中發現文物后不及時報告,甚至繼續擅自挖掘,有的還私下砸毀或哄搶、藏匿文物,文物部門趕到后很難及時制止和搶救、處理現場。與此同時,一些現代化施工機械在未經勘探地區大規模作業,當挖掘到地下文物時,造成的破壞力極大。

    據記者調查,造成地下文物損毀的一些工地,建設施工方有鄭州市市政管理部門、公用事業部門、城建部門、電信部門等。按《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因施工造成文物破壞的責任應由施工單位負責,對因法律意識不強而損毀、盜挖、藏匿文物的個人,應視其情節不同,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公安機關沒收其違法所得,并進行相應處罰。但據有關部門反映,由于這些工程施工均屬于各部門的集體行為,對于施工單位的集體責任難以追究。

    據了解,目前由于文物管理部門人力嚴重不足,沒有相應的行政執法權,缺乏可操作的處罰手段和措施,對于具體文物被毀現場的調查取證和處理工作相當困難。在發現地下文物被毀的情況后,文物部門只能盡最大努力及時予以制止和保護現場,迅速進行搶救性發掘,及時建議政府部門采取相應搶救、保護措施,亡羊補牢。

    對破壞地下文物事件調查處理難的另一原因是有關部門配合不力,互相推諉責任。管城區南曹鄉司趙村附近漢墓群被破壞、大批文物被哄搶后,社會各界要求盡快追繳流失文物,依法懲治肇事人。但據文物部門反映,當地公安派出所以文物部門沒有向他們報案為由,一直沒有介入事件的調查和處理工作;當地村民也不積極配合調查,致使流失文物難以追回,直接影響到文物部門對古墓群考古價值的定級和對文物的有效保護。面對如此窘狀,考古人員心急如焚。

    加大宣傳執法力度 破解文物保護難題

    鄭州市部分地下文物在建設施工中被損毀事件,已引起河南省領導、有關部門和鄭州市委、市政府重視。在各級文物、公安、市政和城建等部門的過問下,目前對地下文物的破壞性施工得到制止,失散的部分文物被追回,已發現的文物得到相應保護或搶救。

    據悉,在鄭州市內的一些違規施工單位已被責令作出檢查,組織施工隊伍學習文物保護法規,緊急制定施工現場保護文物措施。。有關部門還在各大施工現場專設了文物保護聯系人,要求發現文物必須及時通報,共同商討文物搶救、保護事項。有的建設單位還提供一定人力、物力或少量財力,對現場文物搶救、發掘工作給予支持。

    但據反映,鄭州市所屬個別縣級市還有不少地下文物岌岌可危。在地下文物分布眾多的鞏義市,某鋁廠征地1500余畝,內有歷史名人墓和其它未探明的古代大墓,但施工單位在征地手續尚不完備、未經申報和進行文物勘探的情況下強行施工,文物考古人員對這里的地下文物安全深感擔憂。在另兩個縣級市,個別領導甚至揚言,不允許文物部門介入開發建設工地進行文物鉆探、發掘工作,令文物部門感到十分疑惑和震驚。

    文物部門指出,地下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一旦遭到破壞,將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隨著城市建設和開發事業的發展,與文物保護的矛盾將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直接。各級黨政領導和各部門、各單位一定要把開發建設和文物保護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齊抓共管,不能等經濟發展了再來搞文物保護;要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法》的規定,依法搞建設,依法保護文物。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增加文物勘探、發掘和保護工作的人員、經費投入。

    文物專家們認為,要做到有效避免文物遭到破壞,最主要途徑是要嚴格依法實行“基本建設工程報批制度”,依法“及時報請文物部門組織從事考古發掘的單位在工程范圍內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進行考古調查、勘探”;發現文物的,由文物部門會同建設單位共同商定保護措施;確需進行搶救發掘的,由文物部門組織發掘,并同時補辦審批手續。任何建設單位不能因為逃避建設工程中所需要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費用,而漠視對于文物的保護,導致顧此失彼。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張松林說,建設單位在基建之前先搞好文物鉆探,不僅有利于保護文物,也利于消除建設項目本身可能遇到的一些隱患。他說,從以往的情況看,有的建設工地下面在古代是地下河道,有的有古代的垃圾堆積,有的有地下古墓、古井、古窯等,如果不進行勘探就蓋起樓房,天長日久可能會發生地陷或塌方。他舉例說,在文革期間,河南省保險公司一棟樓房剛建成不久就出現墻體開裂、樓身傾斜,采取各種支護辦法也不能排除危險,后來將樓炸掉,重挖地基,結果發現地下有古文化遺址,因此導致地面沉陷。

    張松林說,由于鄭州及周邊地區地下文物很多,不少文物分布連文物部門也沒有掌握。按《文物保護法》規定,施工單位和人員一旦發現文物應立即停止施工,保護現場并通報文物部門,但事實上自覺報告或進行保護的不多見?!段奈锉Wo法》沒有授予文物部門執法權,遇到有人損毀文物,文物部門本身沒有執法能力,只能通過各相關執法部門來處理。他建議借鑒其他地方的做法,成立專門的文物稽查隊伍和文物派出所等執法機構,進一步加大文物執法的力度,及時發現和制止破壞地下文物行為的發生。

    守護歷史文化財富 人人都從身邊做起

    提起鄭州地下文物遭損,也有人認為是文物部門管理不力所致,但文物部門在文物保護方面也有不少難題。喚起全社會的文物保護意識,人人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才是確保文物安全的根本出路。

    據了解,鄭州是國家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雖然地上文物相對較少,但地下文物資源十分豐富。近幾年來,隨著舊城改造和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對于這些埋藏在地下上千年歷史文物的威脅日益加劇,保護地下文物已成為當務之急。

    面對大規模的城市建設,鄭州市文物保護力量顯得不足,文物部門感到力不從心。據了解,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目前僅有25名工作人員,卻承擔著鄭州市6區6縣市近2000處文物古跡的保護、發掘和研究任務,此外還承擔著長江三峽的部分文物考古和研究工作。目前,他們在市內有10多項建設工程工地需要進行文物勘探和考古發掘工作,還要擔負起一些工地上看護發掘現場、維持周圍秩序等任務。

    文物部門指出,地下文物是先人留給當今社會的公共財富,是一個城市和地區厚重歷史和人文魅力所在。依法做好文物保護不僅僅是哪一個部門的事,人人都要為祖先和子孫后代負責,人人都要參與文物保護,做民族文化遺產的忠實守衛者。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隨著《文物保護法》日益深入人心,許多單位和民眾自覺加入到文物保護的行列中。同是施工單位負責人,為了自身單位利益而置文物于不顧的畢竟是少數,把保護文物放在第一位的大有人在。10月31日,鄭州市19中學綜合體育樓基建施工負責人在工程施工前考慮到文物保護因素,主動請文物考古人員到施工現場勘探,果然挖出了一座唐代墓葬,完整出土8件文物。為配合文物發掘工作,施工單位寧愿延遲工期,還投入了大筆勘探、發掘經費。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在少數民工損毀文物的現場,也有不少鄭州市民和群眾挺身而出保護文物。10月16日上午,路過石化路施工現場的市民張保發現了被民工挖出而裸露在沙丘旁的一些罐子。他趕緊對圍觀的人高呼:“這里有文物,趕緊報警!”文物部門派人趕到,使一些尚未遭到破壞的漢代文物虎口脫險。

    家住鄭州市二七區侯寨鄉劉莊村的村民張老國10月22日在自家宅基地挖紅薯窖時,發現一些古舊的空心磚和奇怪的碎瓦片,他明白地告訴家人:“這地下的古董是屬于國家的,私人不能亂動!”并馬上向派出所報了案。文物部門勘察發現,這里果然是一座漢代墓葬。

    11月17日晚,鄭州遠征置業工地57歲的門衛王洪才見兩個民工正在搬弄2塊青灰色石板,他斷定肯定是文物,便報了警。經查,民工挖出的正是一座古墓的石板,幸被王老漢及時發現,使古墓免遭進一步破壞。

    記者近日又獲悉,12月3日,鄭州市管城區南曹鄉司趙村村民趙某,主動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交回了從附近被毀壞的古墓群中撿到的17件文物。(程紅根)新華網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