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以“家文化”為核心 促進與臺灣交流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1-11-11]
濟南11月11日電 (呂妍)搭建優質載體、創新服務模式,濟南探索以“家文化”為核心創新與臺灣交流實踐。截至目前,濟南累計注冊臺資企業970家,項目總投資額43.5億美元,實際使用臺資額19.5億美元。
濟南鼓勵住濟臺胞以業興“家”,共享新機遇。中國大陸唯一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國家級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10月11日在山東濟南正式授牌,吸引大批臺商來濟投資。
“合作區是一個‘風口’,合作區及相關配套政策將吸引更多臺商甚至其他的海外投資商來濟投資興業?!迸_商、山東天晴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荊裕騰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
濟南積極推介新舊動能轉換等重大國家戰略疊加優勢,在濟臺企持續加大投入、擴大規模,食品加工、健康食品等優勢產業提檔升級;智能制造、健康醫養等高科技項目加快集聚;濟南精準對接臺灣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生物醫藥、食品開發等產業優勢和外溢需求,引導和支持臺資企業參與強鏈補鏈,臺企臺資數量、規模、效益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臺灣乾隆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森田表示,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動力,創新發展是唯一選擇。目前濟南正著力發展高端裝備、智能制造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制藥、大健康及新材料產業。乾隆集團作為一家專注于科技創新、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的投資型企業,希望在濟南構建全球頂級的科研機構。
濟南市委臺港澳辦以情暖“家”,優化服務臺胞臺企。荊裕騰認為,在投資方面,臺商更看重軟環境,“硬環境搞好,軟環境也要跟得上,這樣才會吸引更多臺商來合作區、來濟南投資發展?!?br/>
濟南創新服務模式,深入開展“我為臺胞臺企辦實事”活動,為臺胞臺企發展提供優質服務。今年年初,得知濟南頂津食品有限公司因不清楚相關政策,導致進口生產設備無法入關,濟南有關部門迅速開辟綠色通路,幫助企業快速完成相關手續,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成本,這只是濟南細心精準服務臺胞的一個縮影。
濟南扎實開展臺資企業走訪調研活動,深入了解企業發展瓶頸,及時協調解決臺企用水、用電、環保等方面的問題和困難;舉辦“爭做強省會建設先鋒隊——助力高端智造人才引進座談會”,解決高端智造領域的人才引進難題;落地落細惠臺利民政策,在臺胞投資配套、子女入學、醫療社保等方面提供同等待遇。
近年來,濟南市委臺港澳辦還創新交流模式,發揮儒家文化、泉水文化影響力,圍繞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連續舉辦了“濟臺情深‘泉’家幸?!被顒?,以“家”為主題,組織臺胞開展“泉”家過大年、“泉”家鬧元宵、“泉”家賞月共團圓等系列活動,讓住濟臺胞增強民族、文化認同。
“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優勢,精準服務住濟臺胞,圍繞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促進交流合作,深化融合發展?!睗鲜腥嗣裾_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韓永軍說。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