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尋跡文明 | 清康熙豇豆紅釉印盒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1-07-09

      這是陶瓷圈一對“孿生姊妹”的故事。

      康熙年間,景德鎮的工匠重新燒制出了一種明代晚期失傳的銅紅釉。那是一種極美的淺紅色,嬌艷似孩童臉頰、又如三月桃花,稱為“娃娃臉”、“桃花片”,因其外觀酷似豇豆皮,故名“豇豆紅”。

      她釉色瑩潤,桃花紅中泛出些許綠苔,正所謂“滿身苔點,泛于桃花春浪間”。紅釉表面散綴著天然的綠色苔點,深淺不一,因此也被稱作“美人醉”或“美人霽”。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世間,她還有一位不同膚色的“孿生姊妹”。

      這位“孿生姊妹”外形并無二致,卻呈現出綠釉色調,僅蓋面局部有紅色。她的釉色晶瑩,清新淡雅如蘋果綠,好似萌發一個春天的綠意。清甜薄荷綠加之精致小巧的外形,酷似法式甜點馬卡龍。

      “所謂豇豆紅是因產品釉面呈現的色澤酷似植物中紅豇豆的顏色?!鄙虾2┪镳^陶瓷研究部研究館員陸明華介紹,豇豆紅釉是清代康熙景德鎮官窯燒造的一種著名瓷器品種,產品存世有不少數量,上海博物館、北京和臺北兩家故宮博物院都有收藏,在歐美尤其是美國的收藏最為豐富。但是這一對印盒,因其與眾不同的綠釉色調,存世極其罕見,當屬絕世珍品。

      從唐代開始,中國的陶瓷工匠就發明了紅釉燒制技術,到了明代已經非常成熟。明宣德年間,景德鎮人燒制了一種色澤和純度都極美的紅。那是宮廷祭祀時使用的紅色,因此喚做“祭紅”。它又像天上彩虹的顏色,所以也被稱為“霽紅”。到了明代晚期這種紅釉燒制技術突然失傳,直到清康熙年間,工匠在前人燒造的基礎上,燒造了這種全新的紅釉產品。

      豇豆紅釉,曾在明代晚期失傳,又在康熙年間失而復得,登峰造極。作為景德鎮御窯廠創燒的官瓷名品,豇豆紅釉瓷器僅供宮廷使用,燒成難度大,傳世數量極少。而綠色,更是萬里挑一,可遇而不可求。

      康熙豇豆紅釉貴為清代御制文房開山鼻祖。因為戰亂流出清宮。民國年間,暫得樓主、銀行家胡惠春購得這對印盒,長期珍藏。2021年,僑居美國的暫得樓后人又將這對印盒正式捐贈。

      一場美麗的意外,讓這一抹含蓄的紅,幻化成溫柔的綠。紅綠相間,恰似桃花春浪。千萬次燒造,一次偶然,成就如此妙品。萬里挑一的“美人霽”,在離開清宮后,歷經三百余年光陰,分毫無傷。如今,它來到上海博物館,將對世人綻放絕世容姿。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