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4月27日電 (記者 陳靜)中國文人對竹的鐘情源遠流長,基于竹文化的雕刻工藝,成為了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記者27日獲悉,從藝40余年的海派工藝美術名家羅安鋼在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展示其多年來精心創作的百余件竹雕薄意刻作品。今年喜逢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藝術家精心創作了“一大會址”作品——《石庫門頌歌》,古為今用,刻畫出一幅氣勢非凡的時代之歌。
羅安鋼從1978年起從事細刻技藝工作,此后多年旅日游學研究。歸國后,羅安鋼繼續細刻工藝的研究與創作。在平面微雕細刻領域耕耘數十年的羅安鋼,其竹雕薄意刻作品兼具江南文人氣質與宋畫的意蘊,刻畫的線條細密纖雅、節奏明朗雋快、畫面具有濃郁的詩情畫意。
羅安鋼的竹雕薄意藝術師承傳統,但又不囿于傳統。在展廳里,記者看到,雕刻在扇骨上的《打果圖》《垂釣圖》……、雕刻在竹板上的《江閣遠眺圖》《羚羊圖》《高士圖》《十八羅漢圖》……有山水、有人物。羅安鋼以刀代筆,巧妙地通過點、線與面的結合,充分展現大自然空曠氣韻與中國山水筆墨的厚重,刻畫出遠處朦朧雄渾,近景淋漓盡致的出神入化;古人的形象在羅安鋼的刀下神情各異,細節栩栩如生。
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方面當日對記者表示,羅安鋼的作品開創了竹雕細刻材料與工藝上的一條全新的道路,拓寬了傳統海派細刻工藝的領域,對細刻非遺技藝的傳承與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