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展覽引發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南通現象”新課題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12-04




    北京12月4日電(記者 應妮)從陳師曾、王個簃、趙無極,到袁運甫、袁運生、范曾等,這些現當代畫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南通籍貫。

      作為2019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項目,“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南通現象’研究展”正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展出,就是希望從學術角度做一個深入的總結和剖析,以南通籍藝術家的創作實踐為切入點,探討先進藝術教育思想引領下的南通美術現象的價值和意義。

      展覽共遴選出陳師曾、王個簃、趙無極、袁運甫、丁中一、袁運生、范曾、范揚、周京新等65位南通籍藝術家共123件作品參展,集中呈現了南通籍藝術家在20世紀中國美術的群體面貌,涵蓋他們在中國畫、油畫、版畫、書法等領域呈現出的突破與創新、守正與實驗的多維藝術觀,體現了他們對20世紀中國美術的持續發力與觀念維度。

      展覽的三個板塊中,千面滄?!?0世紀中國美術南通現象文獻研究板塊,梳理了南通美術現象的地域生態特征和文化價值;藝脈尋蹤——20世紀前期中國美術南通現象江海藝脈研究板塊,探究江海藝脈的根基和發展脈絡;丹青代有——20世紀中國美術南通現象傳承研究板塊,追溯了南通美術現象的傳承與創新。

      究竟何謂“南通美術現象”呢?作為此次展覽的學術主持,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尚輝認為,該現象是指醞釀于新時期之初而爆發于新世紀的、由南通一地而發散全國的美術創作現象。南通籍藝術家這個集群并不以傳統的、具有某種相似性特征的藝術面貌出現在中國畫、油畫、版畫、壁畫、連環畫、藝術設計、藝術史學等這些門類,呈現出人才領先的優勢以及傳統與現代、承傳與創造、守正與實驗等多元藝術價值觀。

      著名美術評論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薛永年則指出,從整體看,20世紀來南通的美術既有傳統出新的一面,也有引進西方美術的一面,把之變成中國藝術。南通藝術文化的特點體現在古代文脈的繼承性、對西方文化的包容性、與時俱進的開拓性以及古今轉型的自覺性。

      南通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張衛,在清末民初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張謇的推動下,南通在很多方面都開了風氣之先,如南通師范學院是中國第一所師范學校,南通博物苑是中國第一所博物館,所以南通能夠名家輩出與地方的文化活力有很大關系。

      作為南通籍藝術家,著名畫家范揚認為這一展覽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他深情回顧了成長歲月中對家鄉的情感及藝術根脈的傳承,并總結了南通籍藝術家的集體藝術風貌在于能夠突破師承,兼容并蓄,敢于變革創新。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