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鄭州文物部門牽手中國絲綢博物館 探索中國絲綢之源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12-03

    鄭州12月3日電 (記者 韓章云)12月3日,“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鄭州工作站在滎陽青臺遺址揭牌,基地由中國絲綢博物館與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建立。今后,工作站將為鄭州地區的紡織品文物保護事業提供技術和人才保障,為探尋絲綢起源探索新的方法。

      工作站之所以落戶滎陽青臺遺址,這與滎陽青臺遺址的考古發現密切相關。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位于黃河流域的河南滎陽青臺遺址(距今5300—5500年)出土了羅織物,后考古研究證實,這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絲織品。

      基于此因,出席當日揭牌儀式的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表示,來到滎陽青臺遺址,對他而言是一次朝圣。

      “滎陽青臺遺址出土絲織實物的史實,已經列入中國絲綢博物館的絲綢年表。幾年前我第一次來到青臺遺址,撫摸這片土地,我們就想,還是要在這里繼續尋找中國最早的絲綢?!壁w豐說,今后,中國絲綢博物館會依托鄭州工作站的考古隊伍進行中國絲綢的探源。

      鄭州市文物局局長任偉在講話中說,中國絲綢博物館與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滎陽青臺遺址聯合建立“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鄭州工作站,為今后中國絲綢之源研究搭建了新的平臺,標志著鄭州地區紡織品文物保護研究事業邁上了新臺階。

      據“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鄭州工作站主任周旸介紹,此前,中國絲綢博物館已經在新疆、西藏、內蒙古、甘肅、俄羅斯五地了建立工作站,鄭州是第六個工作站。

      “工作站重點開展絲織品相關文物分析檢測鑒定、傳統工藝與價值挖掘,紡織品文物保護修復關鍵技術研究等工作?!敝軙D表示,對古絲織品的研究,對于延續中華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有重要意義。

      2015年以來,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與中國絲綢博物館聯合向國家文物局申請“尋找中國絲綢之源”項目,分別在滎陽青臺、汪溝、鞏義雙槐樹等相關黃河流域仰韶文化遺址展開工作。

      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至今,考古人員在滎陽青臺遺址、滎陽汪溝遺址發現了目前中國最早的絲綢,在鞏義雙槐樹遺址發現了骨雕家蠶,這些確切地證明了中國古代早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開始家蠶制絲。因此,考古學者認為鄭州是中國絲綢的重要源頭之一。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