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1月18日,媒體報道“基弗、呂佩爾茨、格拉夫352件作品在中國失蹤,總估價24億!”引發熱議,報道稱德國MAP基金會負責人CHONG-JYU MARIA-JULIANA CHEN-TU(鄭涂)女士在會上宣布,MAP收藏的87幅基弗作品、152幅呂佩爾茨作品,103幅格拉夫作品在中國失蹤,并將事件指向貝爾藝術有限公司與其負責人馬躍。
報道一時激起了藝術行業的廣泛熱議與討論,部分觀點認為貝爾公司在這一事件中存在極為不妥的行為,也有網友針對事件報道梳理出了其中存在的諸多疑點,比如作品的去向以及現在存放在哪里?作品是如何被估值24億的?雙方對于合作沒有簽署書面協議,這是為什么?貝爾藝術在沒有協議的情況下為什么還要做展覽?展覽的費用是如何解決的?僅僅靠門票收入嗎?作品總估值有24億,為什么馬躍只要了1000萬歐元“損失費”?還有報案之后警察是如何處理案件的?
藝術頭條第一時間聯系到貝爾藝術有限公司及董事會主席馬躍,馬躍對此給予了獨家回應:
藝術頭條:對于作品“24億作品失蹤”這件事您是如何看待的?
馬躍:首先,作品并未失蹤,全部在鄭涂女士的掌控之下。鄭女士在2019年5月13日,突然編造謊言意圖毀約。要求歸還作品。雖然我并不同意她單方面解約,但是還是同意將作品全部歸還給她。目前基弗、呂佩爾茨、格拉夫三位藝術家的作品存放在由鄭女士控制的深圳、香港、上海的保稅區倉庫中,保稅區的倉庫是受海關監管的,全部作品是安全的。她隨時可以取走。實際上,我本人也多次催促其取走。作品倉儲每天都需要費用的,她要結清費用之后,才能將作品運走,這些情況她是清楚的,她本人也親自到深圳和香港的倉庫看過,并且還派她的代理人與各地倉庫的管理人員進行了交涉。
相比價值24億的作品,她卻在為支付費用而聲稱作品失蹤,我也不思其解。
藝術頭條:作品的存放地點,鄭涂女士是知道的,并非發布會中講到的“失蹤”?
馬躍:對,她不僅知道,而且實際控制著這些作品。例如,她今年5月份和其深圳同伙到深圳某派出所報案。6月5日我前往派出所說明情況。當時她承諾我一起到派出所說明情況。但是當天只有她委托的律師出席,她本人并未出現。警方進行了調解,讓雙方協商自行解決。第二天6月6日我再次要求她到倉庫提取作品,但是她仍然沒有出現。她委托她的代理人和我們在倉庫進行了交接。由于這部分作品中還有其他藏家的6副基弗作品,其藏家多次與鄭涂協商,要自負運費和倉儲費將展品運回德國,并且多次到深圳辦理手續,但是鄭涂和其深圳合伙人一直拒絕放行,最終導致另外的藏家的作品一直被她扣押在倉庫。我這里有其指令她的同伙禁止將作品從倉庫運走的證據。
藝術頭條:發布會中講,你們并沒有簽署合約,這是為什么?
馬躍:是她委托一家德國畫廊的擁有者聯絡我與我進行的接洽,我們雙方約定是代理其提供的作品的展覽展示及銷售,其代理時間為10年。不過在鄭涂單方毀約后,我對她和MAP收藏有了新的發現。
藝術頭條:還說您擅自銷售作品?
馬躍:在她和我的約定之中,我是有權銷售全部作品的,而且我這里還有她催促我進行銷售基弗和呂佩爾茨作品的往來微信和郵件。但是由于我們的合約期限是10年,所以我并沒有急于銷售,比如基弗的作品,最早只有七十多件,后來又增加了一些才變成了現在的87件,作品越來越多,并不是變得越來越少,我們沒有銷售其作品。
藝術頭條:這三年來,您在眾多美術館做展覽,這些展覽都是純粹投入嗎?發布會上,鄭涂女士質疑您除了賣作品,還通過賣門票掙錢。
馬躍:貝爾藝術是一家公司,我們投資將德國著名藝術家的作品介紹到中國,并在國內和眾多知名美術館進行合作展覽。美術館賣門票與我們無關,我們也沒有從門票中提取分成。我們是可以通過銷售作品收回成本并獲取收益。
藝術頭條:關于1000萬歐元損失費,您真有提出過嗎?
馬躍:在鄭涂單方撕毀合約后,我有要求她賠償損失,并且告訴她會給她發賬單。但是并沒有明確提出過1000萬歐元的損失費。由于她單方違約,我們肯定要要求她支付違約金,但是這與作品并無關系。
藝術頭條:您認為鄭涂為什么突然提出終止合作?
馬躍:她此時將作品收回,不排除其是希望自己獨占作品升值的利益。
藝術頭條:在報道中提到,這批作品價值“24億”,真的值這么多錢嗎?
馬躍:作品價值是否“24億”我不好評價。因為在她與我合作期間,并未與我談論過這些作品的價值是“24億”。
藝術頭條:對方講已經報警了,您目前的情況是怎樣的?
馬躍:如我在前面的問題中提到的,鄭涂在今年5月份先是向深圳警方報警。今年8月份,我接到北京警方的電話通知,我去派出所說明了情況,并且通過警方要求鄭涂賠償我的損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