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全國展訊

    380件簡帛真跡長沙展出 帶你感受“千年遺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11-10

    長沙11月10日電(鄧霞 李葉)11月10日,“千年遺墨——中國歷代簡帛書法展”在湖南省博物館開幕,共展出戰國、秦、漢到魏晉各時期出土的簡牘、帛書真跡380件。

      簡帛,是竹簡、木牘與帛書的統稱。據史料記載,從商代開始,簡牘就作為主要的書寫載體,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帛書是更為貴重的書寫載體。大至國家記事,小到書信往來,皆書于簡帛之上;直至東漢時期造紙術得到改進使紙張普及后,簡帛才逐漸被取而代之。20世紀以來,隨著重大考古發現中大量簡牘帛書的相繼問世,這些自然流暢、充滿活力的簡帛書法引發了學界的極大興趣與關注。

      此次展覽以實物說話,以時間為序,分為楚簡帛、秦簡、西漢簡帛、東漢簡、三國魏晉簡五大部分。戰國的典籍、秦代的法律文書、漢代的養生藥方、三國的行政公文等均匯集于此。

      不同于以往的簡帛類展覽,此次展覽將視角聚焦簡帛書法藝術,以期勾勒出中國歷代簡帛書法的藝術特點及發展歷程。

      以荊門包山、郭店為代表的楚簡中,楚文字裝飾筆畫繁復,但其中已出現后世“隸書”“草書”的筆意。秦朝實行“書同文”,統一了文字的字形和字義,秦隸作為書寫于秦簡上最主要的字體,已具備筆順固定、點畫平直的特點。西漢則出現了嚴格意義上的草書,其草法嚴謹完備;同時,由于“漢承秦制”等因素,西漢早期簡帛上的隸書與秦文字非常接近。以長沙市五一廣場簡、東牌樓簡為代表的東漢簡,不僅展現了書寫流暢的隸書、筆調輕快的草書字體,同時也將楷書的出現提前到東漢早期。到了三國魏晉時期,楷書字體逐漸走向明確與成熟。至此,中國書法的各種書寫字體已基本定型。

      此次展覽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湖南省博物館承辦,將持續到11月30日,免費向公眾展出。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