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秦平:融入時代元素,傳統民俗煥發新活力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10-08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今天,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秴问洗呵铩ぜ厩锛o》中就有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又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也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重陽節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濕、逐風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句,就生動地展現了古人“遍插茱萸”的習俗。數千年歲月洗禮中,重陽節也衍生出登高遠眺、觀賞菊花、擺宴敬老、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重陽節延續了數千年,各地的風俗習慣也各不相同。比如,在港澳同胞習俗中清明為“春祭”,重陽為“秋祭”。廣西隆安縣九月九日會放任牛羊自行覓食,福建海澄縣重陽節則會放風箏為戲。重陽節這天,南京人家會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于庭中。陜西廣大農村家家戶戶的門前則都會插上青翠的茱萸,并且左鄰右舍互相贈送。

      歷經歲月洗禮,民俗文化代代相傳。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已經傳承至今。比如,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寄托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盡管各地民俗文化不盡相同,但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已成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這也足以表明,中華文化雖歷經滄桑而能薪火相傳,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著海納百川的包容力。

      融入時代元素,傳統民俗煥發新活力。讓重陽節蘊含的孝思紛揚、愛意濃厚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能夠滋潤我們的道德精神之根。融入了時代元素,重陽民俗就越來越煥發出新的活力。如今,在重陽節當天很多人通過微信祝福父母、與遠方親人視頻聊家常等等,都越來越成為“時髦”。傳統民俗在與互聯網的融合中鍛造出了新的時代內涵,重陽文化也越來越受到年輕一代的喜愛和青睞。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繼承好、弘揚好、延續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文化進步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重陽節以富有生命意蘊的節慶活動世代流傳,民俗文化也早已融入到了我們民族的血液之中,增強著追夢路上中華兒女的文化自信。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