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明代文昌閣大修 三層屋面重現古貌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09-05]
揚州9月4日電 (記者 崔佳明)今年7月中旬,江蘇揚州地標性建筑之一的明代文昌閣大修。4日,記者在修繕現場看到,搭建的施工腳手架已經撤除,文昌閣的三層屋面古貌再現。
文昌閣,位于揚州市中心文昌中路與汶河路交會處。俗稱文昌樓,建于橫跨舊市河(汶河)的文津橋上。文津橋建于明弘治年間,取名“文津”,祈求潤澤揚州文風。明代萬歷十三年,為供奉文昌帝君,兩準巡鹽御史蔡時鼎于橋上建閣,以此作為揚州府文風命脈中心,后毀于火。明代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江都縣知縣張寧重建,后多次修葺。1952年填河筑路,文津橋埋入地下,文昌閣平地保留。
修繕的施工方相關人員告訴記者,文昌閣為磚木結構,三層重檐,攢尖頂,筒瓦屋面,通高24.25米。閣身呈八角形,底層以青磚砌筑,四面辟拱門,東西門嵌“文昌閣”額。門外各有10級臺階。
“此次大修采用‘揭瓦不落架大修’方式進行?!笔┕し较嚓P人員說,“揭瓦不落架大修”就是在不動房屋結構的前提下,將屋頂、屋檐掀開,視房屋損壞情況進行零件維修及更換,解決屋面滲漏滲水問題,對木構架、木裝修、地面等做全面修理。
記者在現場看到,文昌閣三層屋頂已全部鋪上了小瓦,重現明代風貌,目前,正在安裝文昌閣的三層木窗戶,施工人員說,為了達到“修舊如舊”的目的,施工方在具體操作中力求保持文昌閣的古色古香。屋面修繕只是其中一項工程,后期還有油漆、地面恢復、綠化恢復、亮化恢復等,大修將在本月完工。屆時,這座修繕一新的文昌閣,將和其所在的古城一起,展示其獨到的古典風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