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5月27日電 (王笈)“灼爍重現:十五世紀中期景德鎮瓷器大展”27日在上海博物館拉開帷幕,展品涵蓋傳世官窯瓷器、明御器廠出土器物和標本、各地分封藩王相關瓷器以及民窯瓷器,總數達285件/組。如此大規模集中展出國內外“空白期”官民窯代表性器物,這在業內尚屬首次。
十五世紀中期主要指明代的正統、景泰、天順時期(1436—1464年)。此三朝歷時29年,期間帝位更迭,政治混亂動蕩。而此時景德鎮御器廠生產的官窯瓷器,也因不署年款,缺乏有明確紀年的器物,其面貌一直模糊不清,相關研究工作始終無法深入,被稱為中國陶瓷史上的“空白期”或“黑暗期”。
2014年,考古工作者經過不懈努力,在景德鎮明代御器廠遺址范圍內珠山北麓進行的考古發掘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發現了屬于正統到天順時期的考古地層,并發掘出土了大量重要瓷器標本,由此揭開了長期籠罩在“空白期”瓷器上的“神秘面紗”。
本次展覽由上海博物館與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合作舉辦,以景德鎮御器廠發掘出土的器物以及上海博物館的藏品為主,并向國內外26家博物館、考古研究所借展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展覽分為“華章再現——皇家氣概官用瓷”“還原歷史——御器廠出土實證”“亦官亦民——分封藩王遺留物”“怡然文風——質樸無華民窯瓷”四個部分。
其中,“還原歷史——御器廠出土實證”部分展出的170多件(片)器物及標本,為1988年和2014年兩次考古發掘的成果,有的已在傳世品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器物,但還有許多器物不見產品傳世。如青花大繡墩,傳世未見發現,是這一時期的特殊形制器物;青花瓷枕也是十分罕見的官用瓷產品。
為了進一步揭示正統、景泰、天順三朝景德鎮瓷業的發展狀況和時代特點,上海博物館還將于6月27日至28日舉辦“十五世紀中期景德鎮瓷器國際學術研討會”,進一步促進和深化相關研究。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