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徐謂禮文書首次展出 完整重現宋代“官員檔案”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05-26]
金華5月24日電(記者 奚金燕)24日,“南宋徐謂禮文書”在浙江省武義縣博物館首次公開展出。這是目前中國國內出土的最為系統完整的宋代“官員檔案”,完整地展現了南宋一個普通官員從低層到中層的仕宦履歷和官場百態,更展示了南宋時期的官僚制度、政務運作和社會風情,堪稱獨一無二。
完整記錄南宋官員“升遷記”
走進武義博物館內的原件陳列室,昏暗的燈光下,10多卷文書整齊有序地攤開擺放在恒溫恒濕的展示柜里。雖然已經過去了800年,但紙張上的字跡依然清晰,令人嘆服。
記者了解到,徐謂禮文書共有17長卷,各卷長度不一,共計長32.2米,寬約39.5厘米。文書分為告身、敕黃、印紙三種類型,共有4萬余字,數量最多的就是印紙,合計80則,共13卷。據考證,印紙此前只見于宋代的文獻記載,徐謂禮的“印紙”是首次得見的實物,且內容豐富、類型眾多,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告身”,是南宋官員階官的“任命狀”,由三省宰執簽署;“敕黃”,即官員的“差遣委任狀”,由尚書省簽發,用黃色綾紙書寫,故而得名;“印紙”,則可以理解為官員的“業績考核表”。當時,官員上任,由上級部門頒給一張印紙,記錄著該官員任內的考核內容(稱為“考課”),作為日后考核的依據。
根據文書的內容,可以描繪出徐謂禮這個“官二代”一生仕宦的“形跡圖”。
徐謂禮出生于1202年,字敬之,武義縣人。他從政30多年,從九品的承務郎到從六品的朝散大夫,中間經歷了13個官位的階梯。1254年,卒于“提舉福建市舶兼知泉州”的待闕期間,走完了一個南宋普通官員的典型人生。
徐謂禮文書隨本人葬于距武義縣城5華里的龍王山麓,歷經800多年,直到2006年左右被人挖掘。
曾被質疑是仿品 歷經曲折終“回家”
徐謂禮文書被盜掘后,因文書紙張完好、字跡如新,以至于一直沒有人相信這是南宋舊物。也正是因為長期無人識貨,才讓文書逃過一劫。
2011年春節前后,武義縣博物館原館長董三軍偶然發現一張照片,里面正是徐謂禮文書。由此,揭開了一場“尋寶”之旅。2011年12月28日,警方將嫌疑人先后緝拿歸案,17卷徐謂禮文書也悉數追回。經浙江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鑒定,“南宋徐謂禮文書”系國家一級珍貴文物。
徐謂禮文書何以八百年不朽?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嘉勵解釋道,這與宋代的墓室追求密閉、堅固、深埋、防腐等特點有關。
“徐謂禮墓的堅固程度超出想象,內部得用電鉆才能鑿開;墓室用三合土填筑,石板密封,棺木保存完整;文書包裹嚴實,加上紙張本身質量也好?!编嵓蝿钫f,如果墓室當年沒有被盜,再過十年百年文書也不會腐爛。
歷經800年風雨 煥發現世價值
徐謂禮其人,在歷史上名不見經傳,但徐謂禮文書的發現有助于推動學界細化研究宋代官制,填補了宋史研究一些領域的空白。
據有關專家介紹,徐謂禮的政治生活是在南宋官僚制度、文官政治體系的大框架下展開的。南宋“文官政治”,以科舉制度為基石,以權力制衡為理念,文書展現的人事任免程序,完整體現了南宋官制運作的基本面。相對公正、開明的政治氣氛,是南宋社會穩定、經濟文化發展的制度基礎。這些凝聚著古人治國理政的經驗和智慧,對當下有著啟迪意義。
在河南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苗書梅看來,徐謂禮文書的發現有助于推動學界對宋代職官制度在任用、升降、俸祿等每個環節細化過程的研究。
“徐謂禮文書完整記錄了一個普通官員如何從底層一步一步走到中層,目前是獨一無二的。通過文書,可以觀察到宋代官僚制度的某些基本情況?!北本┐髮W歷史系教授鄧小南說,在現在的干部體系里,對干部的考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徐謂禮文書展現了宋代對一個地方官員的考核體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浙江省已組織專家學者著手研究文書中承載的關于干部體系的內在機理,與當下干部體系進行對比,推進完善體制機制。從歷史深處走來,歷經風風雨雨,如今隨著文書保護與利用工作的深入開展,徐謂禮文書正煥發著新的生命力。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