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博物館熱成為中國文化新時尚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04-15



      中國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說,“絲綢之路”綿亙萬里、連接古今,是溝通聯結古代東西方文明的橋梁與見證,也是助力當代沿線國家人民民心相通的友好通道。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重要橋梁,在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中發揮著獨特作用。

      “隨著近幾十年來文化旅游業的迅猛增長,全球博物館數量已從1975年的2.2萬座增加到今天的5.5萬座?!甭摵蠂炭莆慕M織駐華代表歐敏行說,教科文組織鼓勵更緊密的博物館內部及外部伙伴關系,以推動文化間交流、學習和培訓,提高公眾意識,促進社會融合和文化自信。

      劉玉珠說,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將博物館事業上升為國家戰略,頒布實施博物館條例等法規和博物館定級評估、文物登錄等近百項行業標準,推進建立博物館理事會現代法人治理結構,研究制定博物館改革發展的相關政策。同時,深入推進博物館免費開放,并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施“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和智慧博物館建設,促進博物館與旅游、教育、文創、影視等深度融合,拓展文物展示利用空間,文物“活起來”“博物館熱”“把博物館記憶帶回家”成為中國新的文化時尚。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表示,在文明互鑒交流日益深入,精品展覽與日俱增的同時,也應該看到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展覽主題單一、單一國家單一文化的展覽居多、反映區域文明之間互學互鑒的展覽遠遠不足;比如展品展項同質化嚴重,難以全面系統地展示各國多元豐富的歷史文化;比如精品展多于文化展,展覽對于藏品藝術價值挖掘展示充分,但歷史價值、文化價值闡釋乏力;比如展覽安全技術仍需提升,部分展品在運輸、展示時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研究、探索的問題。

      據了解,各國家博物館將加深探索文物科學發掘、保護和研究聯動機制,策劃聯合考古,尤其是專項文物保護技術的交流互鑒,加強文物的科學性發掘和預防性保護,聯合打擊文物走私和非法販賣,共同保護全人類共有共享的文化遺產,開展數字化領域的合作,推進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智慧博物館建設,共同策劃聯合辦展和國際巡展,讓多元文明成果惠及世界人民。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