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人張靜:30余載癡迷武漢木雕藝術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03-12]
武漢3月12日電 (蘭艷)“木雕藝術的傳承不僅需要精湛的技藝,還需要文化內涵的積淀?!庇浾呓諄淼轿挥谖錆h科技大學城市學院的木雕工作室,采訪了湖北省非遺項目武漢木雕的傳承人張靜。
今年51歲的張靜18歲開始接觸木雕藝術,師從老一輩木雕藝術家鄧道航。1986年,張靜帶著其粉筆雕作品走進了時任武漢工藝雕刻廠木雕總設計師鄧道航家中,展示自身在雕刻藝術方面天賦,便被收為徒弟。此后30余載,張靜在木雕這條路上走得越來越遠。
制作精美的木雕作品,木料材質的選擇很關鍵??沼鄷r間,張靜經常去木材市場淘寶。她喜歡選用椴木、櫸木、紅木等作為材質。這些木質木色好,軟硬適中,適合雕刻。
“木雕是一種做減法的藝術,需要一筆一刀精打細磨?!痹诠ぷ魇?,張靜告訴記者,需要經過隨型設計、泥塑稿、粗胚輪廓、休細微調、打磨保護等工序,才能完成一件作品。雖然木雕工藝復雜,但是張靜癡迷其中。時日漸長,她的雕刻技藝成熟而精湛。
在張靜看來,木雕作品寫形容易寫神難?!爸挥性谶x題上深挖文化元素,才能成為創作型手藝人?!睆堨o說道。
在材料室,張靜發現了一塊椴木的邊角余料,這塊木料顏色不均,白木板的左上角有一道道深度紋理。她就將自然紋理加以利用,化成藍天白云的紋理,取“長亭送別”情節,做成浮雕。2016年11月,她的作品《長亭送別》參加第八屆中國輕工商品博覽會榮獲金獎。
此外,張靜的木雕經常運用楚辭元素。她認為,武漢木雕需要展現楚文化。她的《九歌·少司命》木雕工藝品,構思就來就源于楚辭。她將楚地山川人物、歷史風情融于木雕創作中,增添古韻意象,使古樸的木頭靈動起來。
目前,張靜轉行成為一名教師,她最樂意的事就是待在工作室,教學生們制作各種木雕文創產品。她表示,她想讓更多學生學習傳統木雕,讓傳統技藝后繼有人。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