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文化產業增值連續15年居全國首位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01-29]
28日,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預計2018年廣東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保持全國第一。亮麗成績,令人歡欣鼓舞。
廣東的文化建設也成為今年廣東“兩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之一。大家紛紛建言獻策,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繼續做大廣東文化產業的蛋糕。
粵劇時隔34年再登央視春晚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州視察時指出,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要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在總書記視察廣州后,永慶坊、粵劇藝術博物館等地成為青年人“打卡”的熱門景點?!拔⒏脑臁?、“歷史文化保護”等得到更加重視,相關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記者了解到,廣州從2016年開始進行微改造試點,到2018年6月印發三年行動計劃,明確779個老舊小區微改造任務安排。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全市共推進696個項目,其中已完工70個,在建41個,處于前期階段的585個。繼永慶坊一期后,二期改造也即將啟動。荔灣將啟動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房屋修繕活化利用項目,對恩寧路片區已征未拆和擬復建的7萬平方米房屋進行招商,擬將其打造成西關歷史文化創意街區,預計總投資達10.7億元。
在廣州視察時,總書記還非常關心粵劇藝術的傳承和保護。
廣東的粵劇事業繼續蓬勃發展,粵劇在全國更有知名度。2018年9月18日,總投資達4億多元的廣州粵劇院新址建設項目在珠江新城奠基。廣東粵劇院至今已開展200多場“粵劇進校園”活動,在年輕學子心中埋下傳統文化的種子。
廣東省政協委員、廣州粵劇院粵劇藝術名家歐凱明攜青年演員梁文彪參加2019年新年戲曲晚會,為黨和國家領導人表演《搜書院》之“步月抒懷”。來自廣東粵劇院的名家還將登上2019年央視春晚舞臺,這是廣東粵劇時隔34年后再登央視春晚。
文化產業保持領先全國優勢
在中國共產黨廣東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省委主要負責人強調,要加快建設文化強省,大力發展現代文化產業,增強文化實力。
“十三五”開局以來,廣東文化產業成績單繼續亮麗。據統計,2016年,廣東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256.63億元,約占全國文化產業總量的1/7,連續15年居全國各省市首位。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超4817億元,占廣東GDP比重為5.37%。
“廣東文化系統各產業領域發展勢頭良好,繼續保持領先全國的優勢?!睆V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汪一洋介紹,廣東的演藝業總體規模逐漸擴大,2017年文藝演出市場收入約為51億元,占全國的10%;網絡文化蓬勃發展,2017年廣東省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有5257家,網絡游戲營收規模為1515.9億元;藝術品市場規模穩步上升,2017年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審批藝術品進出口經營活動(含展會)113宗,同比增長48.7%;文化裝備制造業良性發展,游戲游藝機營收占全國市場的98.5%;演藝設備行業約占全國70%的市場份額。
根據2018廣東游戲產業年會公布的數據,2018年的廣東游戲產業營收達1811.0億元,同比增長8.4%,占全國份額約76.2%。
推動“文化+”,促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是廣東文化產業發展的亮點之一。廣東推動“文化+旅游”,2016年至2018年認定兩批共14個廣東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推進“文化+金融”,連續四年聯合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舉辦銀企對接活動,成功促成文化及文化旅游企業共獲得銀行授信累計超2000億元。
廣東因地制宜,加快區域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廣東支持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地區發展創意設計、動漫游戲等高端和新興文化創意產業,涌現出羊城創意產業園等一大批業內知名的創意設計類園區,形成優勢產業群。鼓勵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因地制宜開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激發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活力。
文化旅游融合做大產業蛋糕
針對廣東文化產業發展地區還不平衡等問題,汪一洋表示,將通過抓文化旅游支柱產業建設、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抓均衡發展、抓對外開放等,進一步推進全省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
在文化旅游產業建設方面,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要重點發展文化旅游業;調整優化文化旅游供給結構,特別是在演出、展覽、活動等方面提供有效供給;加強高端文化創意產品和特色旅游產品的開發供給,培育打造廣東文創、粵美鄉村、魅力都市等品牌。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推進大灣區文化和旅游業交流合作。圍繞大灣區城市經濟帶建設,積極探索開展大灣區文化和旅游產業與優勢項目的對接。推動灣區文化總部和灣區文化產業帶協同發展,珠三角地區要充分發揮主陣地作用,以珠三角“9+2”城市群構建灣區文化總部,形成“人文灣區”核心區,粵東粵西粵北要加強與大灣區發展對接,推動形成“人文灣區”拓展區。打造一批灣區文化品牌,形成彰顯新時代嶺南文化魅力的灣區文化產業帶。
獻計策
省人大代表陳星:
給文化產業加上數字的翅膀
“廣東的文化就是創新的文化?!笔∪舜蟠黻愋潜硎?,無論是粵劇,還是嶺南畫派、廣東音樂,當年都是創新先鋒,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揚名國際。在改革開放初期,廣東的影視和流行音樂引領了全國風氣之先。近年來,在網絡音樂、游戲動漫、數字出版等新興文化業態領域,廣東也依然領跑全國??梢灶A見的未來,創新仍然且必然還是廣東發展文化的法寶。這一輪,希望能給傳統文化和文化產業加上數字的翅膀。
對于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人文灣區”,陳星建議,用好語言相同的優勢,加強人文交流。結合正在推進籌建的“嶺南方言文化博物館”,開展特色合作節目和文化交流營,促進文化認同。同時,積極推進“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議劃出專門區域,規劃粵港澳臺青年文化空間,并開通網上的“灣區青年一站式服務平臺”,還可與粵東粵西粵北地方的青創基地對接聯網,做好最大同心圓。
省政協委員葉農:
打造一批享譽全球文化品牌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就是創新經濟發展新路徑?!笔≌f委員葉農說,文化創意產業也是創新型高端服務業,必須要提高它的地位,將它與科技創新產業等同視之。另外,要正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目標,弘揚中華文化,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構建嶺南文化圈,把大灣區建設成亞洲中央娛樂區。
葉農表示,目前文化創意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嶺南文化富礦還有很多資源可以發掘。對于文創產業今后的發展問題,葉農建議,整合粵港澳三地的文化資源,放眼全球,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打造一批像迪士尼這樣享譽全球的文化品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