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名作賞析

    最接近王羲之的《萬歲通天帖》將展 遼博再推書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8-12-13



    《萬歲通天帖》局部 遼寧省博物館

      遼寧省博物館上月落幕的“中國古代書法展”“中國古代繪畫展”“中國古代緙絲刺繡展”等可稱得上是古代藝術界的“饕餮盛宴”?!芭炫刃侣劇す糯囆g”(www.thepaper.cn)獲悉,遼寧省博物館三樓22號展廳的“中國古代書法展·第二期”即將于2018年12月15日預展,20日正式開展。

      延續第一期古代書法的展覽策劃,此次展覽將展出東晉王羲之家族的《萬歲通天帖》,以及懷素《論書帖》、朱熹《書翰文稿卷》、趙孟頫《行書秋聲賦》等館藏名作珍品,藏品以時代為序列,展現中國書法史上不同時期的代表書法家及其重要作品。

      遼寧博物館藝術部負責人此前對“澎湃新聞”表示,展覽為3個月,按照已制定的“定期輪轉、閉館養護”的展出方案,遼寧博物館一直在結合館藏晉唐宋元等歷代書畫,策劃長期的書畫通史陳列,而兩次古代書法展就是策劃的一部分。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獲悉,此次亮相遼博“古代書法展”中最具號召力無疑是《萬歲通天帖》,這是唐代流傳下來的東晉王羲之家族書法的臨摹本,曾在央視節目《國家寶藏》中現身,其中的《姨母帖》以“最接近王羲之真跡”的說法而廣為人知。也曾在今年2月的遼博特展中短暫現身。

      史料記載,武則天精通文史,熟諳藝術,尤其愛好書法,對于王羲之的字帖,更是愛如至寶,曾遍尋王羲之真跡。武則天在苦求王羲之真跡而不得之時,鳳閣侍郎王方慶在御前站了出來,他向武則天奏道,自己是王羲之的十世孫,愿意獻上王氏一門書法真跡。武則天得到真跡后,自然是喜出望外,為此特別在武成殿召集群臣,共賞王氏書法真跡,并且命中書令崔融作《寶章集》,記錄了這件大事。

      《萬歲通天帖》中尤以王羲之《姨母帖》、《初月帖》、王徽之《新月帖》、王獻之《廿九日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等為最精。十卷本在宋代已殘缺不全,并歷經兩次火災,分別為明代無錫華中甫真賞齋火災;乾隆內府乾清宮大火,至今卷幅上尚有火焚痕跡。此外,卷后有南宋岳珂、元代張雨、明代文徵明、董其昌等人題跋,俱稱其鉤摹精到。

      在中國書法史上流傳著“顛張狂素”的美談,其中“張”為唐代草書大家張旭,“素”即指懷素。與《自敘帖》、《苦筍帖》等狂草書帖相比,此次展出的《論書帖》則代表著懷素草書的另一面目。用筆瘦逸,結體嚴謹,章法整飭??v觀全篇,尋其淵源,不越魏晉法度。明代收藏家項元汴在此卷后跋曰“出規入矩,絕狂怪之形,其合作處,若契二五,無一筆無來源”。 而趙孟頫則說“此卷是素師肺腑中流出,尋常所見皆不能及之也?!鼻宄蹊b藏家顧復在他所著的《平生壯觀》中,認為該帖是師法王羲之的早年之作,對后世的研究具參考價值。

      其釋文為:

      為其山不高,地亦無靈;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為其書不精,亦無令名,后來足可深戒,藏真自風發。近來已四歲,近蒙薄減,今所為其顛逸,全勝往年。所顛形詭異,不知從何而來。常自不知耳,昨奉二謝書,問知山中事有也 。

      根據遼寧省博物館提供的資料,遼博所藏這卷朱熹的行草《書翰文稿》,由兩件作品組成,前一件用筆以篆為主,圓欽于方,第二件作品則時見隸筆,以方見長,但兩件作品都是字密集,行距寬松,強調書寫之勢的一瀉而下。

      朱熹在文中寫道:“老拙衰病,幸未即死;但脾胃終是怯弱,飲食小失節,便覺不快。兼作脾泄撓人,目疾則尤害事,更看文字不得也?!庇郑骸拔艺呤且嗨埔?。然反身而誠,乃物格知至以后之事,言其窮理之至,無所不盡。故凡天下之理,反求諸身,皆有以見其如目視、耳聽、手持、足行之事,畢具于此?!笨梢娢闹兄饕獙懙氖切奚眇B性及日常之事,心態平和,徐徐道來,正是朱熹這位大儒的真實寫照。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他不僅有精到的書法見解,更有不少書法手跡傳世。比如《洛神賦》、《道德經》、《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臨黃庭經》、獨孤本《蘭亭十一跋》、《四體千字文》等。遼寧省博物館所藏元代趙孟頫《行書秋聲賦》也是其傳世經典。趙孟頫此卷所書寫的內容是為宋代歐陽修所作的名賦《秋聲賦》,全文以行書來書寫,總40行,共414字。行筆灑脫流暢,結體豐容縟婉,行間茂密,氣韻匯通,得二王遺韻。

      此卷曾由文征明父子和項氏兄弟及其晚輩等人先后遞藏,清代入內府。1922年,末代皇帝溥儀以賞溥杰為名,將此卷帶出宮去,后來溥儀把此卷連同其他一些書畫,經天津運至長春偽皇宮。1945年秋,溥儀攜逃至吉林省臨江市,被人民解放軍截獲,最終轉入遼寧省博物館收藏。

      對于遼博的古代書法策展,遼寧省博物館藝術部主任董寶厚此前接受“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采訪時說,“策展的脈絡最終選擇七卷本《中國書法史》,當時以這個脈絡,我們去尋找文物,因為書法涉及到的文物不單單是書法作品,還涉及到拓片,包括青銅器、甲骨,只要和文字有關的。因為前半段的書法史其實和文字的演變密切相關的,這是當時的一個思路,和現在呈現出來的不一樣。但是那思路就覺得,想力爭把早期呈現的更豐富?!?br/>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