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民間收藏家陳修?。盒迯凸琶窬邮刈o傳統文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8-12-06
      福建福清12月6日電(鄭松波 陳仁杰)“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祖業,我們后代有責任守護好它,并修復好再代代傳承下去?!标愋蘅?日指著陳氏古厝對訪客如是說。

      陳修俊系福建省福清市陽下街道作坊村村民,被譽為“福建民間收藏第一人”。他的家被稱為“民俗博物館”,藏品有林則徐手書牌匾以及各種秤砣、箸籠、家具、煙斗、石臼、瓷器、陶器、木器、服飾、眠床等,數量達數萬件。

      座落在福清市陽下街道作坊村的陳氏大厝,始建于清乾隆年間。走近陳氏大厝,即能感受到古厝深厚的歷史。古建筑群保存尚完整,六座院落寬敞開放,一字排開,被稱作“六扇厝”。古厝為三進式中軸線土木結構,現存44間房。

      步入古宅,古老的房梁戶牖上,處處可見極其精致細膩且繁復的木刻裝飾。梁、柱、門、窗、斗拱,堪稱“有木結構,就必有雕刻”,此外,古民居內處處可見磚雕、石雕、泥雕,靜靜述說著數百年來的陳氏家族歷史變遷。

      “據祖輩相傳,這座祖厝僅奠基就花了27年,古厝里的窗花、花板、雕梁畫棟,光雕工就雕了三代人;一座房屋建造了好幾十年;古厝屋檐上的一根金絲楠木,當年僅購買及運輸成本達1000萬大銀;古厝正面墻頂上的各種圖案、人物瓷片等裝飾,當時花費了近百萬大銀;僅古厝用的奠基石、方正石、條板石等,就劈掉了后山的半座山頭?!标愋蘅〗榻B說。

      但是,經過了二百多年風雨滄桑,古厝部分墻壁已倒塌,門、窗花、門扇遺失,部分檐、椽、脊檁、枋、橫栱等構建折斷或斷裂,房屋漏水。

      看到祖厝如今凋落,作為作坊村陳氏后人的陳修俊心急如焚。他在房屋主人集資20萬元基礎上,捐資200多萬元人民幣修繕。古物件收藏愛好者的陳修俊對于古民居的修繕有著自己的見解,“修繕并不是重建,要修舊如舊,得原封不動地保存原有的建筑原貌,一磚一瓦均不能遺棄,要有原有的厚重感與歲月感?!?br/>
      修繕前,陳修俊多次邀請了省里古建筑和文物保護專家前來指導。他還從家里幾十年來珍藏的木頭,精心挑選出與古厝相匹配木料用于修繕。除了捐資捐物外,陳修俊還親臨現場,監工指導、購買材料與構件。他既出錢又出力,里里外外忙得不亦樂乎,初步打開了修繕局面,。

      這不是陳修俊頭一次捐贈古物構件。位于福清漁溪鎮的黃檗山萬福寺,是中國禪宗一大道場,也是日本黃檗宗的祖庭,它在佛教對外交往與傳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少來自黃檗山萬福寺的文物流落于民間。2016年4月,萬福寺200多年前流失的4個清朝佛塔構件在陳修俊的熱心捐贈下回歸寺院,讓遺失的黃檗文化得以重拾。

      此外,位于福清一都鎮王坑村的古驛道上的宋代古廊橋,歷經近千年的風雨,石板橋依在,橋上的古廊橋構件卻早已不知去向。2017年初,陳修俊獲悉古廊橋現狀后,捐贈自己收藏的價值30多萬元的清代廊橋構件,對廊橋進行修繕。

      “為了使中華傳統文化得以保存與延續,保護文物的責任感讓我要去做這些事?!标愋蘅≌f,要修繕如此重要的古建筑物,并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他表示將盡自己的那份綿薄之力,讓這座古民居得以延續下去。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