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出土四十年 曾侯乙編鐘正申報世界記憶遺產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8-09-25



      武漢9月24日專電 (駐鄂記者錢忠軍 通訊員孫夏)曾侯乙編鐘出土40周年學術研討會日前在湖北省博物館召開,海內外考古、音樂專家齊聚一堂,總結曾侯乙編鐘等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研究成果。湖北省博物館負責人在研討會上透露,經多名全國人大代表提案,國家相關部門正全力推進曾侯乙編鐘申報加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隨州擂鼓墩發現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1萬多件青銅器、漆木器、金玉器。十二律俱全的編鐘、尊盤、九鼎八簋、《二十八宿圖》衣箱、十六節龍鳳紋玉佩為代表的精美文物震驚世界。

      與會學者認為,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體現的音樂、科技、藝術成就,是人類“軸心時代”文明的杰出代表,曾侯乙墓被公認為20世紀世界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曾侯乙編鐘全套編鐘重5噸,共65件鐘,分三層八組懸掛在呈曲尺形的銅木結構鐘架上,最大鐘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

      曾侯乙編鐘是目前已知全世界最大、最重的青銅禮樂器,音樂性能卓越,音律純正,音色豐富,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其長篇銘文系統記載了中國當時的音樂學理論。它以聲音和文字互相印證的方式,保存了2400年前人類的音樂記憶,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早的有聲音樂理論文獻。

      40年來,考古人員通過對曾侯乙編鐘及曾侯乙墓中其他系列珍貴文物的深入研究,確證了春秋戰國時期曾國文化的存在,完善了中華文明的歷史脈絡?!霸S之謎”由此逐步被揭開,曾國的族姓疆域、始封情況,曾侯世系、曾楚關系也日漸清晰。

      出土40年間,作為“來自孔子時期的聲音”,曾侯乙編鐘以其恢宏氣勢、渾厚音色,不僅見證著改革開放以來的重大事件,也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成為文化傳播的符號和對外交流的橋梁。

      據湖北省博物館負責人介紹,曾侯乙編鐘在1997年香港回歸、2008年北京奧運會等重大歷史時刻金聲玉振、激蕩人心,展示了“廟堂重器”的莊重威嚴和絕世風范;代表國家禮儀先后出訪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仿制的編鐘作為國禮贈送給眾多的國家元首和國際友人,全世界6億多人領略了《編鐘樂舞》跨越千年的視覺盛宴。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