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2018上半年博覽會總結 是時候”警惕”西方了嗎?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8-07-15



      摘要: 2018年香港巴塞爾博覽會,由LévyGorvy畫廊帶來的WilliemdeKooning(德·庫寧)作品《無題XII》以35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折合人民幣約2.3億元 上半年的博覽會熱鬧非凡,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從年后3月底開始,前有畫廊周北京,后有一年一度瘋狂的香…

      上半年的博覽會熱鬧非凡,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從年后3月底開始,前有畫廊周北京,后有一年一度瘋狂的香港巴塞爾;還未等畫廊安歇妥當,4月份的首屆藝術成都,及已經成為北京市民一年一度文化活動項目的藝術北京相繼舉辦。半個月之后,首屆JINGART藝覽北京隨即上演?;仡欉@些上半年發生的博覽會,當行業人士抱怨國內博覽會太多時,對比幾家博覽會的銷售數據,我們留意到一個現象:香港巴塞爾在銷售額上的領先優勢更加明顯,這其中西方畫廊與藝術家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內地博覽會在畫廊名單與銷售的藝術家作品中都有越來越多的西方藝術色彩。通過下面具體的數據分析,雅昌藝術網試圖對上半年的博覽會進行一個冷靜客觀的梳理。

      國際畫廊影響力在亞洲市場中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隨著今年H Queen’s 大樓落成,眾多國際大牌畫廊紛紛進駐香港設立空間,代表著國際一線畫廊統一亞洲的局面基本確定。具體的數據可以說明這一現象。

      在去年雅昌藝術網調查的香港巴塞爾銷售情況中,單家畫廊的平均銷售額約為:750萬人民幣,而今年,眾多國際大畫廊的高價作品成交使得這一結果翻了一倍,達到了1460萬元。對比國內的博覽會,去年藝術北京畫廊平均銷售額約為100萬,今年略有下降,為60萬左右。上半年首次舉辦的藝術成都與JINGART藝覽北京這一數據分別為90與85萬元左右。

      這樣的結果與大牌畫廊在亞洲市場中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力有直接的關系。雅昌藝術網對本屆香港巴塞爾的40家畫廊的銷售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其中,超過100萬價格的作品有接近50件,超過500萬的有11件,達到千萬級別的有7件,進入億萬元階梯的有2件。

      在這些作品中,西方藝術家的作品占比為61%,中國藝術家占比為27%,日韓等其他地區的藝術家占比為12%。

      具體貢獻高價的作品為:Lévy Gorvy畫廊帶來的德·庫寧1975年的作品《Untitled XII》以35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3億元)售出,收藏者為微軟創始人保羅·G·艾倫 (Paul G。 Allen)家族。這一價格在上半年這幾場博覽會的價格中摘得頭籌。立木畫廊帶來的赫爾南·巴斯(Hernan Bas)(售價約150-200萬美元),白立方畫廊帶來的達明·赫斯特作品《’Twixt the Gloom and the Gleeam》(售價2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都超過了1000萬。

      進入億元階梯的中國藝術家為:耿畫廊帶來的趙無極《12.89-02.90》,以24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6億元),另外,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帶來的尚揚的作品以1400萬人民幣售出,還有一件吳大羽的作品《Untitled No.7》(售價1000萬人民幣),由韓國Kukje畫廊帶來的李禹煥的作品《With Winds》(售價約150-17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也超過了1000萬。

      觀察國內幾家博覽會的高價作品,一方面可以看出與香港巴塞爾之間購買力的差距,也能發現逐漸有西方藝術家的面孔,或者由西方畫廊代理的中國藝術家出現。

      藝術成都售出的最貴的作品為千高原藝術空間帶來的何多苓的作品《看松》,價格為500萬人民幣,由一位著名的當代藏家收藏。常青畫廊帶來的安東尼·葛姆雷的作品以35萬英鎊(折合人民幣約310萬)售出,另外,達到百萬級別的還有一件展望的雕塑作品《假山石》,以180萬售出。

      藝術北京售出最高價作品為Bell Art帶來的一件基弗的作品《安拉烈山》,在博覽會結束之時成功售出,價格為310萬人民幣,另外,藝·凱旋畫廊帶來的楊黎明的作品《暗紅2018》,據了解,已經以136萬人民幣的價格被預定。還有玉蘭堂帶來的李津作品,誠品畫廊帶來的王玉平作品《彪子》,以接近100萬元的價格出售。

      在JINGART藝覽北京上,耿畫廊帶來的王懷慶的雕塑作品,據了解以560萬的價格被預定,兩件張恩利的作品:由豪瑟沃斯畫廊及香格納畫廊帶來的,分別以28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87萬)及180萬的價格售出,另外,玉蘭堂帶來的尹朝陽以100萬的價格出售。

      內地博覽會對西方藝術家的關注度增強

      近幾年來,無論是上海的博覽會,還是美術館、機構的展覽,越來越多的西方藝術家名字進入到國內藝術界的視野。在今年上半年內地的幾場博覽會上亦有體現。

      首次舉辦的藝術成都,在雅昌藝術網調查統計的總共銷售的約60位藝術家的作品中,有約十分之一是國外的藝術家,其中有國外的參展畫廊帶來的藝術家作品,也有中國的畫廊帶來的國外藝術家。比如麥勒畫廊帶來的Rebekka Steiger,以及北京現在畫廊帶來的美國藝術家Parker Ito的作品。

      JINGART藝覽北京同樣也有體現,首先在參展畫廊的比例上,西方畫廊就占到了15%,有豪瑟沃斯畫廊、卓納畫廊、BLAIN|SOUTHERN、貝浩登等國際大畫廊都是首次參加北京地區的博覽會。另外,西方藝術家在所統計的銷售的藝術家中占比也達到了15%左右,而除了卓納畫廊這樣國際畫廊帶來的西方藝術家受到國內藏家青睞之外,國內的畫廊如偏鋒新藝術空間帶去的恩里科·巴赫取得了很好的銷售成績,HdM畫廊也售出了法國藝術家克洛德·維爾拉的作品。

      這一數據對比去年內地其他博覽會的情況,有一個較明顯的增長。這一方面是由于中國的畫廊更多地開始展開與西方藝術家的合作,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中國藏家對西方藝術家的喜愛程度在不斷地加深。

      博覽會上最受歡迎藝術家名單

      觀察上半年博覽會上最受歡迎的藝術家名單,可以發現有越來越多的西方藝術家面孔進入我們的視野。

      通過近幾年來博覽會的推廣以及在國內各大機構落地的展覽,一大批西方藝術家的名字為國內的藏家及觀眾所熟知,比如:一直很火的布爾喬亞、翠西·艾敏、杰夫·昆斯、奈良美智、草間彌生、達明·赫斯特等。近幾年來開始出現越來越多新的名字,如Oscar Murillo(奧斯卡·穆里略)、Sterling Ruby(斯特林·魯比)、Kaari Upson(卡里·厄普森),這三位都是2014年UCCA舉辦的“洛杉磯計劃”的參展藝術家,另外還有菲利普·加斯頓、Alice Neel(愛麗絲·尼爾)、Paul Mccarthy(保羅·麥卡錫)、Sarah Lucas(薩拉·盧卡斯)、Alex Katz(亞歷克斯·卡茨)、李禹煥、竹川宣彰等西方及日韓藝術家。

      而在受歡迎的中國藝術家名單中,趙無極、吳大羽等二十世紀的大家開始出現在西方大畫廊的名單,比如JINGART藝覽北京上豪瑟沃斯畫廊帶來的吳大羽的作品。而張恩利(豪瑟沃斯畫廊)、賈藹力(高古軒畫廊)、張曉剛、仇曉飛(佩斯畫廊)、陳飛(貝浩登畫廊)、臧坤坤(MAI 36 Gallery)等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名字則不斷地能在西方畫廊的展位上看到。

      從上半年的幾場博覽會的銷售情況可以看出當下的兩個變化:一是國內畫廊在以香港為代表的國際市場上越來越邊緣化的趨勢;二是國際大畫廊在逐漸從香港向上海、北京的市場滲透:從前幾年參加上海的博覽會到今年開始進駐北京以及成都。這樣的變化趨勢帶來的影響,一是國際畫廊對中國藝術家及藏家資源的進一步獲取,從而對國內畫廊帶來的挑戰;同時,也開始逐漸產生了國內畫廊與國際資源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的國內畫廊開始代理并舉辦國際藝術家的展覽便是一個表現。只是目前來看,市場的天平依舊朝著西方傾斜。

      市場擠壓下內地博覽會的緊縮與拓展

      比起香港巴塞爾上動輒銷售上千萬級別的作品,內地的博覽會也有千萬級別的作品呈現,卻難以達到其購買力。如藝術北京上,勢象空間帶來的2000萬的羅爾純、1500萬的吳大羽,K空間帶來的1200萬元的周春芽;以及JINGART藝覽北京上呈現的1500萬元的吳大羽,白石畫廊帶來的18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200萬元)的草間彌生等,在博覽會上并未達成銷售。

      相比而言,內地博覽會的本土化趨勢更加深入,在銷售作品的價位上深耕本土的消費市場。畫廊在博覽會上銷售數量的增長體現了這一變化。在去年,藝術北京畫廊銷售作品的平均數量為:6件,今年約為8件左右,有不少畫廊甚至售出了80-90%的作品,數量達到了20件以上。而在作品單價方面,去年約為15萬元,今年則不到10萬元。首次舉辦的JINGART藝覽北京銷售數量也不錯,5-10件的銷售數量對畫廊來說是很平常的,如誠品畫廊,其帶來的劉小東的作品全部出售,畫廊銷售作品的比例也達到了85%左右。整體的畫廊平均銷售作品數量約為4-5件左右,作品的單價約為:20萬元。

      對內地博覽會的成交率統計上,上半年的幾家都有不錯的成績。首屆藝術成都實現了百分百成交,藝術北京與JINGART的成交率也都達到了80%,甚至90%以上。尤其是藝術北京,對本土消費型市場的持續深耕已經開始見到成效。博覽會公眾開放日火爆的交易情況就是最好的證明。

      相反,對大部分國內畫廊而言,參加巴塞爾已不再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反而變得越來越雞肋:一方面是必須承擔的高額的參展費,另一方面,又是巨大的市場帶來的潛在消費人群。有許多小畫廊在日常的商業銷售攢夠錢之后,特意在巴塞爾上帶來具有實驗性的項目,然而從滿懷期望到變成失望的小畫廊不在少數。機會與風險并存是未來國內畫廊參加巴塞爾要面臨的處境。

      到了該“警惕”西方的時候了嗎?

      當下,越來越多的博覽會使國內的畫廊已經疲于參展,另一方面是國內的畫廊不得不每年擠破頭花費大量的資金去參加香港巴塞爾博覽會。

      據今年初次入選香港巴塞爾畫廊展區的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負責人夏季風介紹:“參加巴塞爾這樣的博覽會,展位費、運輸費、保險費、人員差旅費、布展費等等加起來,畫廊僅成本就要好幾百萬?!边@樣的花費對一個小畫廊而言,幾乎是難以承受的負擔。

      內地博覽會則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問題:今年首屆藝術成都是以邀請制的方式選擇畫廊參展,不僅不收展位費,主辦方還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籌辦博覽會。據博覽會創始人黃予向雅昌藝術網透露:藝術成都場地搭建費就花費了300多萬,總計成本投入在700多萬?!边@樣巨額的投入對一個博覽會來說,如果沒有后續良性的資金保障,同樣是難以持續承擔的。

      首次舉辦的JINGART藝覽北京,也面臨著這個問題。據博覽會創始人之一包一峰介紹,目前博覽會雖然收取展位費,但由于場地有限,所收取的展位費根本無法與博覽會的支出達到平衡。

      內地的博覽會,要么面臨自身生存難以為繼的狀況,要么是自身品質有待提高。面對越來越明顯的國際一線畫廊對中國以及亞洲市場資源的進一步獲取,在這個博覽會暫歇的時刻做一個小小的總結,通過客觀的數據分析使我們得以冷靜下來自我審視,也許是時候該停下腳步,認真地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與要走的道路了。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