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人民日報:從文明源頭汲取復興力量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8-05-30



    揭示中華文明的起源,對于我們認識中華文明的特質、堅定文化自信、思考中華民族的未來,具有重要意義

      文明起源問題是國際學術界的熱點,中華文明起源問題尤為引人矚目。5月28日,“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發布了17年來的研究成果(相關報道見第六版)。正如專家們所指出的,揭示中華文明的起源,對于我們認識中華文明的特質、堅定文化自信、思考中華民族的未來,具有重要意義。

      自2001年,“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項目被正式提出,已實施4個階段的研究工作,2016年中華文明探源工程4期完成結項,目前累計發表學術論文900余篇,出版專著80余部,實現了預先設定的多項目標。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用豐富的證據和科學的研究揭示出中華文明獨立起源的客觀事實,使“中華文明西來說”等謬論不攻自破。探源工程以翔實的考古資料證明,早在距今5800多年前,黃河、長江以及西遼河流域已經進入初期文明階段。這一時期中華先民所創造出的農業技術、陶器、玉器、青銅器、建筑等不僅工藝高超、規模宏大,而且體現出鮮明的個性,后來的中華文明與這一時期的文明一脈相承。在獨立的基礎上兼容并包,是中華文明的鮮明特色。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證明,統一的多民族的現代中國格局,根基深植于遙遠的史前時期。早在新石器時期,中國這片土地上就已形成一個以中原為核心,包括不同經濟文化類型的多元一體格局。不論是蘇秉琦的“滿天星斗說”,嚴文明的“重瓣花朵式”,還是張光直的“中國相互作用圈”,韓建業的“早期中國文化圈”,都以大量考古學證據證明,早在新石器時期,中國已經出現了一個文明共同體。從中華文明的早期開始,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傳統、不同經濟模式的群體之間,就已發生頻繁的交流、碰撞和融合。統一的趨勢在這一時期就已出現,經過夏商周到春秋戰國蔚為大觀,最終在秦漢時期實現了實際的統一。從此,統一成為中華文明的主流。正如費孝通先生所指出的,“多元一體”的特征是中華文明具有強大活力、連綿不斷的生命力所在。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文化傳統與中華文明的起源有著直接的內在的關系?!耙环剿琉B一方人”,中華民族穩重內斂、注重傳統、愛好和平、重視禮節的民族性格,肇始于中華文明的早期,與當時的生產生活方式密不可分。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獨立發明農業的文明之一,農業發展需要定居和長時間的培育技術,精耕細作、春種秋收培養出勤勞節儉的生活態度;農業經濟定居的特點使農業民族不需要將領土擴張至不適合農業的區域,愛好和平的民族性格很早就形成了;農業社會注重內部秩序,于是中華先民發明出禮的概念,崇敬祖先、遵守禮制的傳統源遠流長??傊?,中華文明是本土原生的文明,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深植于中華文明的早期源頭。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豐富成果,刷新并深化了人們對中華文明的認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民的特質、稟賦不僅鑄就了綿延幾千年發展至今的中華文明,而且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今天,我們追根溯源,探索中華文明起源,就是要讓歷史告訴未來,從中華民族篳路藍縷、頑強堅韌、團結奮斗、開拓創新的文明史中汲取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