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西咸新區秦人墓地“意外”發現卜甲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8-03-19]
西安3月19日電 (記者 田進)陜西省考古研究院19日透露,考古人員配合交通項目建設考古發掘中,在該省西咸新區境內的秦人墓地“意外”發現秦人卜甲。
據了解,古人以動物的骨、甲制成占卜的器具,根據骨、甲上的“兆紋”判斷事情的兇吉,實物最早出現于距今八千多年的新石器時期,盛行于夏商周三代,到秦代前后已經非常少見。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許衛紅介紹,此次發現的卜甲出土于一座小型豎穴墓道洞室墓,墓主人頭向西下肢彎曲,屬于比較典型的秦人葬俗。墓中有銅鏡、銅帶鉤、鈴形石佩、石珠等常見的隨葬品,現場清理時在墓主腳端、銅鏡的一側發現被厚厚的棺灰所掩埋的“骨片”,當時判斷為牲肉的骨骼殘留。后期室內清理時竟然發現“骨片”是一塊基本完整的龜(鱉)腹甲做成的卜甲。
這件卜甲復原長約14、寬約10厘米,內面中部有十余處規整的方形鑿孔,外面對應有兆紋,側面有燒灼痕跡。
專家表示,雖未發現記錄占卜結果的文字,但毫無疑問是一件使用過的占卜器具。卜甲上的鑿孔為方形,沿襲了西周時期的基本風格,形狀和排列更為規整,體現了卜甲的變化,應該不是流傳下來的“古物”。
許衛紅推測,這座墓葬的主人可能是當時咸陽城內的一位“巫師”級人物。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