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不拆真遺存,不建假古董”應成通識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9-25



    社論

      抵制假古董,就得先保護好真遺存。也只有真遺存的價值被正視了、被保護好了,假古董才會越來越沒有市場。

      住建部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加強對歷史建筑的嚴格保護,嚴禁隨意拆除和破壞已確定為歷史建筑的老房子、近現代建筑和工業遺產,不拆真遺存,不建假古董。

      歷史建筑并非狹義上的文物保護建筑,這次住建部的通知里就特別作出了說明——歷史建筑是指經城市、縣人民政府確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筑物、構筑物,是城市發展演變歷程中留存下來的重要歷史載體。

      明確了定義,就能準確理解此次通知專門作強調的針對性:因為未上升到文保的高度,不少歷史建筑從價值認識到實際保護舉措都面臨著尷尬,隨意被拆除、破壞的現象時有發生。

      今年6月,有媒體曝光了上海靜安區888號優秀歷史建筑被違規拆除事件。該建筑被完全拆除及至建新后才被曝光,過程中并未遭遇相關部門的及時干預,足見保護上的紕漏與不足。

      這次通知要求,各級地方和部門先要做好歷史建筑的確定、掛牌和建檔。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卻必不可少,因為只有摸清家底,保護才能真正有的放矢,巨鹿路888號建筑的悲劇方能少一點。

      而通知提出的“不拆真遺存,不建假古董”,則更具原則性的指導意義。

      長期以來,在文物或歷史建筑的保護領域,存在這樣的病象:一些地方對真正具有保護價值的歷史遺存不上心,疏于保護甚至隨意拆除,為城建讓路,但與此同時又熱衷于建“古鎮”、“古城”,造假古董。這看似矛盾的行為背后,肇始于共同的病灶,即葉公好龍式的文物保護觀:文物保護單位也好,一般的歷史建筑也罷,都不過是可進行功利化取舍的工具。

      可以說,不拆真遺存和不建假古董,其實一脈相承。也只有真遺存的價值被正視了、被保護好了,假古董才會越來越沒有市場。

      當然,保護歷史建筑,不是要將之束之高閣;加以合理利用,注重活態保護才是最好的出路。

      現實中,不少歷史建筑還在發揮居住等實用功能,需要平衡好保護與使用需求的滿足。另外,鑒于歷史建筑的形態、產權、功能等差異,有必要設立對應的分類、分級保護機制。還應將保護理念納入城市的規劃之中,落實好保護責任,維護保護的穩定性與延續性。這次通知要求,探索建立歷史建筑保護和利用的規劃標準規范和管理體制機制,或許正有此意。

      保護好歷史建筑,實質就是留住城市發展的文脈,讓人真切體認到城市的“昨天”、“今天”與“明天”。我們并不缺乏有歷史的城市,但很多城市確實缺少“歷史感”與“厚重感”。就此看,“不拆真遺存,不建假古董”,其實不是針對具體歷史建筑的保護,而是強調對歷史的敬畏,對人文本位的回歸。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