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收藏有幾種似是而非的說法與顧慮,比較普遍又看似非常有說服力的:一是認為非要有充裕的資金才能玩收藏;一是認為收藏被玩了那么多年,現在介入已太遲;一是認為藝術品市場贗品泛濫,收藏藝術品只有貴的才是對的……真的如此嗎?
結合自身這些年來在收藏上一路的摸爬滾打,不妨說說自己的一孔之見:
其一,收藏是一種愛好與習慣,資金多有多的玩法,少有少的選擇,沒資金并不等于不能玩收藏。曾經有一個游戲叫“別針換別墅”,說的是從價值低微的別針開始,在不同的時機,和不同需求的人,交換不同的物品,一路交換下來,最終竟可以換成價值巨大的別墅。
那么收藏何嘗不可如此。當年我剛出來工作時每月工資只有三幾百塊,生活都成問題,但因為自幼對藝術的酷愛,加上機緣巧合,每天下午單位休市時總有兩三個小時可以就近去逛逛古玩街,便從買個碟子20元或買個花瓶幾十塊開始交起收藏的學費來,不知不覺間就認識了一些玩收藏或做販賣的朋友,也在購買與交流中積累了見識與經驗;后來又因各種因緣際會與一些藝術家成了忘年交,有時寫的文章被認可了也可贏取藝術家們一兩個巴掌大的書畫作品作為獎勵,于是,一路積累一路變現或置換,竟在收藏界玩出了點名堂??梢?,并不是非要有很大資金才能玩收藏,關鍵是要有心、有行動、有堅持,當然也要把握住機會。
其二,總有人說喜歡藝術品收藏,但經過多年的市場運作,現在介入已太遲。綜觀歷史,除了戰亂時期,玩藝術品收藏總體來說真的有“太遲”的例證嗎?
事實上,任何時候介入都會覺得好東西太少,好東西太貴,但隨著時光的流逝,少的還會更少,貴的還會更貴,特別是社會在發展,稀缺的資源只會越來越稀缺,藝術品所涉及的元素越來越難得,難得的東西會價值消減嗎?也許會因人為的因素而一時價格有所起伏,但長遠來說好東西只會越來越有價值,任何時候介入收藏都不會太遲,“太遲”只是相對于先知先覺者來說你付出的代價比其大而已,但殊不知你遲了還有更遲者呢,關鍵是你是否真的熱愛。
其三,許多人總認為便宜沒好貨,尤其當下藝術品市場贗品讓人防不勝防,所以只有貴的才是對的。當然,這里面有一定的道理,但世事沒絕對,有時候“貴的才是對的”卻成了不良商販行騙的圈套,讓許多收藏愛好者成了冤大頭,從此再不敢涉足收藏了。
其實,收藏品的價格除了自身性質定位外,還與渠道、圈子和時機有關,比如我經常因為工作能接觸到珠寶玉石或其他品類等行業大咖,那么購買時不僅會有優惠,還減少了許多批發零售等加價的環節,這是渠道的便利;有時藏友因審美層次提高而愿意轉讓一些東西出來,因為藏友在提早收藏的時間里占了時間的便利,轉讓時往往也愿意實惠些,這是圈子的便利;還有一些收藏品類因價值未被挖掘與發現,你提早接觸、喜歡并收藏了,付出的代價并不高,但突然間這類藏品的文化或價值被社會或市場認可了而大受追捧,價格飆升,那么你又占了時機的便利。
當然,如果買了一件特別喜歡的藏品而心情大悅,那么貴與不貴已無所謂了。畢竟好的收藏品總是稀缺的,有時錯過了一件心儀的藏品就再也找不回,徒增許多傷感!
所以,藝術品收藏也是一種修為,一種緣分,在收藏中增長見聞、增加閱歷、熏陶文化、積累財富、感悟人生……何樂不為!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