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國際拍賣巨頭,佳士得自進入國內市場后備受關注。近日有消息稱,佳士得拍賣(上海外高橋)有限公司目前處于申請停業的狀態。消息一出,頓時令不少業內人士感到驚訝。
據佳士得拍賣公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提出停業申請的佳士得拍賣(上海外高橋)有限公司,是佳士得于2013年在上海自貿區內注冊的具有拍賣資質的公司,因未開展具體拍賣業務,其拍賣資質暫停。
目前佳士得拍賣 (上海外高橋)有限公司申請停業一事仍在處理當中,但觀察佳士得正式進入國內后取得的成績可以發現,其成交額出現下滑的趨勢。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佳士得首次在上海進行秋拍時,實現1.6億元的成交額,隨后2014-2016年每年秋拍的成交額分別為1.32億元、6906萬元、7145萬元,已從上億元逐漸降至千萬元級別。
在從業者看來,佳士得近年來積極拓展國內市場,但在環境、政策等多方面受到一定限制,無法避免水土不服。據了解,佳士得經過數百年的發展以及在全球布局,積累了不少優質的文物拍品,與此同時,與當代藝術品相比,文物拍品的成交價相對較高,這意味著拍賣公司能獲得更高的利潤率,但因政策方面的限制,導致佳士得無法在國內發揮自身的優勢。
除此以外,關稅也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業內人士表示,與香港等其他市場采用零關稅不同,中國買家在拍賣海外征集的藝術品時,若想將其帶到國內,需要根據成交價格支付至少20%的稅,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買家的積極性。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