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四僧”作品:市場焦點真假難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7-13
    清初以來的畫史畫論中,“四王”始終牢牢占據畫壇的主流地位。而“四僧”作為一個藝術概念的出現,是在民國時期。它既不是一個畫派,也不是一個組織。雖然始終未被當時的“正統”藝術所接受,但是,300年后的今天,“四僧”的作品成為世界各地公私博物館重要的收藏對象,以及市場追逐的焦點。

      “四僧”之名從何而來

      據收藏家朱紹良介紹,“四僧”這一稱呼的起源是由日本人推動。甲午戰爭以后,大量日僑居住在中國。他們發現石濤、八大山人的作品非常好,但又覺得“二僧”不好聽,于是從周亮工的《讀畫錄》里翻出髡殘和弘仁組成“四僧”。1914年,上海成立中國畫研究院,當時畫界的人就提出,要把弘仁和髡殘也放進去,所以湊到一起組成“四僧”。但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最早由日本人提出“三高僧”山水,即石濤、髡殘、弘仁,他們的作品都是以山水題材為主,后來把八大山人加進來,統稱為“四僧”。

      南京藝術學院鑒賞老師薛翔認為,要探究“四僧”的起源,就要把他們放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去。他對記者講道:“從明代開始,商品經濟已出現端倪,尤其是在南方,繁榮的城市商品經濟市場和士大夫、文人、商紳對新鮮事物的追求和藝術品位的轉變,影響了這一時期藝術家的創作思想。對于藝術家而言融入城市商業氛圍和受到文人賞識非常重要,并且,這一時期的創作思想受董其昌提倡的“南北宗論”影響。在這種背景下一場所謂藝術革命風暴在‘四僧’之前就已經出現了苗頭?!?br/>
      商品經濟的繁榮以及藝術思想的轉變帶來審美品格和藝術視覺的轉變,原來正統的宮廷藝術不再一統天下,消費群體相應擴大,越來越呈現區域風格和題材的專業化。

      周亮工《讀畫記》有記,他最喜歡髡殘,認為髡殘的畫可以和明代文徵明、沈周相較。朱紹良講道:“實際上在當時石濤、八大山人是主流一派,但由于畫作多,最后就變成了一種商品畫。盡管如此,石濤、八大的精品仍然要比髡殘、弘仁的畫價貴。那時的一些鹽商、入清不仕的明末遺民對這四人的畫寄予厚望,所以他們對隱逸畫派這些人的畫作進行追捧,也在宣傳他們。江西巡撫胡亦堂收藏了八大的繪畫,清朝皇室博爾都也收藏石濤的繪畫,他們也喜歡一些新鮮的藝術作品?!?br/>
      石濤市場最為復雜

      談到目前“四僧”作品市場如何時,北京匡時拍賣有限公司中國書畫部主管晏旭表示,他們的市場很難表述,難點就在于作品存世量很少且復雜。他講道:“‘四僧’的作品很難找,至今沒有哪家拍賣公司真正實現‘四僧’作品專場,要說‘湊齊’就更是不可能,拍賣不能‘知其不可而為之’。經歷了民國時期的收藏、作品的流散分布、藏家惜售等現實因素,想要做好一個‘四僧’專場是有很大難度的,并且不符合市場規律?!?br/>
      全世界各大博物館收藏石濤的作品有1000多件,髡殘作品存世量不到100幅,這在徐邦達所著的《古書畫偽訛考辨》中有提。而弘仁的作品傳世亦不足200件。王亦旻講道:“作為目前世界上收藏‘四僧’作品最主要博物館之一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髡殘作品21件(套),其中此次展覽展出的4幅大軸作品,在其他地方是沒有的。弘仁和髠殘的創作高峰期都集中在他們四五十歲的時候,全世界的收藏品中,弘仁有極少的早期作品,髡殘則沒有?!?br/>
      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四僧”作品全部是1949年之后以各種方式入藏。其中,石濤的作品《高呼與可》在1996年以400多萬元的價格被中國嘉德拍賣有限公司購得。徐邦達曾說過,《高呼與可》是石濤作品中既精又少的作品之一,非常難得,屬于文物中的一級品。也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北京故宮才得以入藏此作。

      對“四僧”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王方宇、王世清,收藏最有代表性的是臺北“石頭書屋”的主人陳啟德,以及歷經三代對遺民系統有著非常全面收藏的香港“至樂樓”,還有林百里、劉益謙等。日本研究“四僧”有代表性的是中村部哲、山本田二郎、菊池興堂、三井高樹。朱紹良告訴記者,他也致力于收藏“四僧”的作品,但是至今并未收集全,還缺弘仁和髡殘的作品。

      晏旭感嘆:“雖然各大拍賣公司都有過‘四僧’的作品上拍,但真正好的作品還是在故宮、‘石頭書屋’‘至樂樓’,雖然想征集他們的藏品,但藏家惜售。想遇到真跡是非常困難的,一旦出現必然會是極高價位?!?br/>
      據他了解,四僧在市場上的價位,還是以八大山人的作品最貴,目前來講最受歡迎的也是他;石濤的作品偽作太多,一旦出現真跡價格必然不菲;弘仁、髡殘二位則是少之又少,所以在當代他們市場很小。晏旭表示,“買石濤、八大相對容易一點,弘仁、髡殘幾乎不可能?!?br/>
      石濤作品的價格落差較大,有幾千萬元的,也有幾百萬元的,其中還有偽作,因此,他的作品市場比其他三位更為復雜。晏旭說:“我們經手過的石濤不少,但是不像八大山人那么有代表性。2012年春拍,匡時拍過一件很有名的石濤的《蘭竹當風》,是大千大風堂至寶,當時以2875萬元成交?!?br/>
      “四僧”拍賣指數

      2006年,北京榮寶上拍過一件石濤的《獨樹老夫家》(圖1),以88萬元成交。2010年,此件作品第二次上拍,在北京榮寶以448萬元成交。在2011年,北京匡時又一次上拍此作,最終以943萬元成交。今年春拍,保利上拍一件石濤的《山水小景》冊頁(四開),以828萬元成交,經專家意見表示,該作為他早期作品。

      八大山人的作品,2008年在北京匡時上拍的《仿倪山水》(圖2),以8400萬元成交,在當時創造了世界性的拍賣紀錄,該價位也是“四僧”作品迄今為止的高峰。另一件《孤禽圖》,2000年在北京翰海以4400萬元成交。后來在2010年此幅作品再次出現在拍賣場上,最終以6272萬元成交,價格翻了幾倍。

      市場統計數據顯示,弘仁的作品目前最貴的為2014年中國嘉德拍賣的《西園坐雨圖》(圖3),5347.5萬元成交。2016年中貿圣佳上拍一幅弘仁的書法,當年被文物商店當做贗品標注,后來流通到市場,后該作品被專家認定為弘仁的真跡。

      髡殘的作品(圖4)在市場上一直以來比較稀缺,也是“四僧”中有市場記錄最少的一位。這些年來,想遇到一件好的、大家公認為真跡的髡殘作品很難。據悉,北京寶瑞盈拍賣曾拍出過一件髡殘作品。

      300余年來,由于“四僧”的繪畫藝術在畫壇上的深遠影響,使得藏家對他們的作品有著狂熱的追求,再加上其畫作在市場上的熱捧,價格高居不下,使得在市場上出現了不少偽作。

      大家最樂于談的當屬張大千對于“四僧”作品的“作偽”(圖5)。由于彼時市場并不成熟,對“四僧”的研究還不深入,信息也不發達,大家對“四僧”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市場上對“四僧”作品有一定的需求,因此產生了作偽。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