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老礦區畫家郝友友以火為“墨”傳承烙畫文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4-20
    石家莊4月19日電 (曹語童 俱凝搏)一塊木板,一支烙鐵。64歲的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中國烙畫研究協會會長郝友友手拿灼熱的烙鐵,全神貫注地在木板上或輕或重地慢慢描繪。烙鐵與木板一經接觸就會飄出淡淡青煙,隨著“嗞嗞”聲,青煙消散,木板上一棟民宅的立體輪廓漸漸顯露雛形。
      從事烙畫創作已有41年的郝友友,自稱是土生土長的礦區人。他說的“礦區”是地處晉冀兩省咽喉,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市區西部的井陘礦區,以豐富的煤炭資源享譽全國。
      1947年4月17日,石家莊市井陘礦區解放,為解放石家莊和中共中央入駐西柏坡,以及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特殊貢獻。70年后的4月17日至19日,為紀念井陘礦區解放70周年,河北省級非遺“聯莊會”詩詞書法展、“礦區記憶”老照片、書畫作品展等活動輪番登場,集中展示解放后礦區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居民生活等方面的發展足跡。
      17日,郝友友攜80余幅作品歸鄉。這位衷情于在木制品上創作,多幅作品曾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金獎等多項大獎,并在美國、日本等國家舉辦過個人烙畫展的老礦區人稱,他一直有個想法,就是想將礦區的風土民情逐漸向外界傳播。
      如今,在美國紐約、洛杉磯、華盛頓和日本東京等地舉辦過個人烙畫展的郝友友,已將烙畫文化和井陘礦區的風土民情帶到國外。
      據郝友友的徒弟劉斌說,師傅帶著他寫生,扎進山里住了一個多月,這份對故土的熱愛讓他難以忘懷。
      郝友友在談到烙畫的創作過程時說,烙畫古稱“火針刺繡”,是一門傳承了千年的藝術,以火為“墨”,用火燒熱特制鐵筆,在物體上燙出烙痕作畫。烙制者講究火候、力度,在物體上以炭化的程度呈現出淺褐色、深褐色和黑色等色調。
      “事實上,烙畫的創作并非易事?!焙掠延逊Q,烙畫講究輕重緩急,深淺濃淡。一支“鐵筆”在手,通過變壓器控制溫度,下“筆”的力度和時機都決定著畫作的質量,否則功虧一簣。
      在他的身后,是他創作的一幅幅褐色與白色相交織的烙畫,鄉間、田野、草垛前等景象都是令他靈感迸發的“源泉”?!叭缃窭赢嬛械睦戏孔雍褪ピ缫驯讳摻?、水泥所替代,希望后人看到會豐富大家對環境和對自然的認識?!?br/>  從1975年與烙畫結緣至今,老人對烙畫保持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烙畫藝術傳承下去,“這世界上的事情沒有什么可以一蹴而就,無論過去多少年,我都會把這個藝術傳承下去,做就要做好,甚至要做的更好?!?br/>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