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中國文保窘境令人憂:藏品腐蝕嚴重 保護人員奇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3-02
    中國是歷史文明古國,也是文物大國,然而眼下,文物保護與修復人才告急!3月1日上午,中國高校首家本科層次“文物保護與修復學院”在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成立。記者從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舉辦的相關研討會上獲悉,幾乎全國所有的圖書館和博物館古籍、書畫修復工作都面臨人員數量不足、年齡老化、后繼無人的問題。只有“老法師”維系,年輕人不愿意學,更不愿意來。

      藏品腐蝕嚴重

      有調查顯示,全國共有50.66%的館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蝕損壞,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有可能造成每年數以億元計的損失。保護修復科技人才短缺,是造成損失的一大原因。去年,在復旦大學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簽署合作協議的現場,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詹長法發出感慨,中國的博物館正以每天一家的數量快速增長,但涉及文物保護、文化遺產保護的人才卻遠遠跟不上。

      保護人員奇缺

      據統計,國內高校每年培養的文物與博物館專業高校畢業生約為6000至8000人,而最終進入博物館及文物考古一線的僅2000余人。這是什么概念?中國現有專業博物館4500多座,一座博物館每年招收的專業大學生竟然不到半個。而且,這半個學生,還不一定是專業人才。

      文物保護人員奇缺不僅在博物館,有“古城衛士”之稱的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告訴記者,中國古建筑年久失修的狀況想當普遍,沒有專業人才修繕,是古建筑保護的一大瓶頸。發展下去再過上30年,就沒人會修了。如果技術全部失傳,將來保護古建筑可能只是一句空話。

      專業學生轉向

      文物修復與保護緣何人才難得?記者曾在招聘會上,采訪到了幾名復旦大學文博專業的畢業生,他們就業選擇的方向皆為銀行、咨詢公司、公關公司,要么是選擇出國。與市場巨大的需求相比,文博專業的同學則普遍認為,如果進圖書館、博物館修一輩子古籍,待遇低是個問題,更主要的是沒有個人發展空間。而文物保護機構,對當下高校培養出來的文博專業畢業生,前來報到的大學生寫文章可以,但只能“紙上談兵”,在考古、文物修復等方面,畢業生的專業技能遠遠不夠。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表示,該校設立的文物保護與修復學院與普通的文博專業不同,將定位于技能型本科培養模式,要求將來畢業的學生能“文”能“武”,“文”能通曉歷史,懂得辨別文物真偽,“武”能動手修復古物,讓中國的歷史文化遺產見于世人。

      文物是寶,一絲一毫的損失,都能夠讓國人心痛不已,也因此,培養更多專業性人才迫在眉睫。專家呼吁,當下,應改革各類院校文博人才培養體系及文博專業設置,大力培養與文博事業發展相銜接的學術型人才、應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