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藝術這件事應該誰做主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2-05
    2007年夏,楊先讓撰文《要以我為主》,談述中國寫實主義畫家在美國的現狀,兼論中美兩國的繪畫傳統,文末總結:“藝術要百花齊放,要多元,不可獨此一家,別無分店。藝術要交流,要吸收他人之長來豐滿自己,但是要‘以我為主’?!?br/>
      文不長,意深遠。身為華人藝術耆宿,楊先讓的名望更讓文章增了分量。2007年12月,溫家寶給楊先讓寫了封信,就“我為主”做了一番探討。楊先讓文集四卷本近日出版,書名由摯友黃永玉撰寫,前三卷分別為《我是島里人》、《三人行》、《夢底波濤》,側重講述人生經歷,第四卷就是《我為主》,側重講述中美文化交流和美國華裔藝術家的故事。

      楊先讓從1980年開始民間考察、梳理中國民間美術,1986年在中央美術學院(微博)創建“民間美術系”,并撰寫《黃河十四走》等民間美術考察報告,在1992年之后定居美國講學、辦展、寫作、觀察訪問。身在美國,穿梭畫廊,拜訪友人,行走美術館,自然是書中必不可少的場景。

      近百年來,一直就有“為藝術而藝術”和“為人生而藝術”之辯。前者大概常謂后者不夠純真,后者也常謂前者囿于個體的空間而不夠朗闊。楊先讓的文章大多寫于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他似乎更傾向于后者,他推崇的洛克威爾、珂勒惠支等藝術家,都非常關注藝術的公眾意義。依我看來,兩種并無所謂沖突或彼此之分。就前者而論,藝術家原不必如政治家、經濟學家一樣,致力于直接干涉人們的行為,他們所生產、所創造的,只要能真正打動人心、呼喚共情,無論是“藝術的藝術”抑或“人生的藝術”,總可以觸及到人們的心靈深處。

      楊先讓1948年成為徐悲鴻的門生,我曾讀過他寫的《徐悲鴻——藝術歷程與情感世界》節選,此番聽他娓娓道來種種緣由,這份書寫是隱在樸素文筆背后的動人記憶,我于是明白,為什么徐悲鴻這樣的藝術家罕見。因為他們處于一種眼界大開、非??是蟮臓顟B,吸收東西非???,并且很大膽地應用。藝術不比其他,它要求的天賦其實是一種復雜的構成:知識、才能、感性、直覺、洞察力……這種天賦不單是從現實生活中提煉,還要有自由的氛圍和開明的空氣。

      以楊先讓所處之境地,他可以徐緩地、以親切的風格講“圈兒里的那些事”,說說“與顧琉琇教授相處的日子”,給葉蕾蕾、徐冰等人的藝術把把脈,談談版畫家黃榮燦、雕塑家王維力、女油畫家金高的創作經歷……其實世界上任何一種藝術,都是在局限中發揮自由,而這些藝術家之所以較為成功,就是較準確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即使是“戴著鐐銬跳舞”,也要力求實現“我做主”。好的藝術追求,不管植根于何時何地,總可以在荊棘中開出花來。

      人生軌跡的改變,讓楊先讓更加清醒獨立,而他一直秉持的仍然是古典的風格。他堅持思考中國藝術向何處去的問題,這實質上也是對藝術家生存方式和精神價值的再思考。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