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范曾弟子劉波山西論道:藝術家不能“躲進小樓成一統”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1-08
    太原1月6日電 (記者 李新鎖)1月6日,范曾高徒——山西籍書畫家劉波回到故鄉舉辦書畫展。在趕赴高校講座之余,劉波表示,藝術家不應滿足于小圈子自娛自樂,而要關注現實、身體力行文化傳播。
      當天,在山西“華夏晉道國學院”,劉波攜數十幅書畫作品和書畫愛好者見面。據介紹,劉波,字荷生,原籍山西,師承國學大師范曾,又從陳佩秋先生、葉嘉瑩教授問道多年。
      在當天的展覽中,“荷花”題材占據相當篇幅。對此,劉波表示,他和“荷花”意象頗有淵源。在他的筆下,不管是夏荷、秋荷,絕無頹敗、低垂之氣。
      游歷多年后,回到故鄉山西,劉波感慨頗多。在和參觀者的互動中,劉波不疾不徐、沉穩內斂,娓娓道來藝術創作的獨特感悟。
      在《印光法師》畫像前,劉波表示,說到肖像畫的惟妙惟肖,蔣兆和先生古今少有。范曾先生師從蔣兆和先生,學得人物畫精妙,但卻能另辟蹊徑,形成自己的風格。這一點難能可貴。
      劉波說,在藝術追求上必須形成自己的風格。如果要模仿范曾,我可以極度接近,但那不是我的風格。人要有自知之明,找到屬于自己的鼓點,才能有長足進步。
      在劉波看來,藝術必須和大眾、現實、生活息息相通,充滿現實關懷。如果藝術家選擇“躲進小樓成一統”,那就是自我封閉。借用葉嘉瑩先生的一句話就是——“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于他關懷面的大小”。
      劉波說,這些年,他以此鞭策自己,遍訪歐美、勤奮講學,通過各種形式傳播中國藝術,和國內外藝術界廣泛交流。藝術傳播難在“深入淺出”。藝術家如果沒有和時代、觀眾相連通的傳播語言、形式,就無法達到傳播藝術的目的。
      針對當下一些地方動輒“打造”“推出”文藝的現象,劉波建言,地方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門要慎用上述功利思維,以免走向拔苗助長。
      劉波說,真正的文化藝術需要時間和歷史檢驗,是一個“潤物無聲”的過程。政府部門只要給予支持、關心即可。與此同時,劉波勉勵藝術界同仁必須沉下心來,耐得住寂寞,不計現實利害地投入文化研習中。沒有幾十年的積累、沉淀,談不上藝術創作、產出。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