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古焦墨山水展開幕 尋覓古典文明的力量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1-05]
2017年1月1日下午3時,“吉祥如意—陶古焦墨山水太行山寫生展”在北京798感嘆號藝術空間隆重開幕。此次展覽展出了陶古創作的焦墨山水作品四十余幅,是藝術家在尋訪太行山大峽谷后對深壑幽谷與炊煙村落的詩意描繪?!扒曳虐茁骨嘌麻g,須行即騎訪名山?!奔那樯剿墓湃孙L度是陶古個人氣質的真實寫照,對古典文明力量步履不停的尋覓與探索也成為陶古作品中蔚為壯觀的獨特風景。
北京天開六祖禪寺住持釋慧龍、人民大學中國書畫導師初中海、中國當代美術創作院院長張津誠、北京文博院院長陳步一、《中國書畫報》北京記者站主任曹玉文、中央電視臺《傳承》欄目總導演朱貴旭、張津城工作室導師單言芳、收藏鑒定家張寶華等多位嘉賓出席開幕式并先后發言,對陶古的作品給予充分的肯定。國際中國書畫家交流促進會秘書長張金衛擔任開幕式主持。展覽于新年的第一天開幕,取吉祥之意,現場更可謂群賢少長咸集、觀眾絡繹不絕。
陶古,1959年出生,宿州市墉橋人,現居北京。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美術創作院駐院書畫師,中國國畫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北京天開六祖禪院書畫社社長,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簽約書畫家,中國杏花村書畫院藝術顧問。1999年北上京城師從王鏞,對傳統山水進行系統學習,主攻宋、元時代的文人畫。此后,又深入研究黃賓虹大師的山水畫,以書入畫,從筆法到墨法都有長足的進步。2002年以來,繪畫作品以焦墨為主,師從初中海先生。近年來,其書畫作品先后在中國美術館,中央電視臺水墨丹青書畫院,合肥博物館,濟南美術館,南京美術館等多地展出,以瀟灑俊逸的個人繪畫風格為人所知。作品先后刊登于《美術教育研究》、《神州》、《安徽文學》、《安徽商報》、《中國書畫報》、《人大》、《書法導報》、《書法教育》等業內雜志,藝術家本人多次接受央視、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國數字電視臺、騰訊、優酷視頻等媒體的采訪報道。2016年應邀出席中央電視臺《潑墨中華情》猴年春晚。
明陶宗儀在《輟耕錄·寫山水訣》有言,“作畫用墨最難,但先用淡墨,積至可觀處,然后用焦墨、濃墨?!弊鳛樽罟爬系睦L畫手法之一,焦墨畫較水墨難度更高,對畫者的水平也有著較大的要求。在陶古的焦墨山水中,如虬龍經天般的蒼茫筆力無疑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古典文明的呼喚和對溫暖人性的關注則是陶古作品中更為可貴的地方。
著名畫家初中海在文章中說:“陶古是我的學生,他的中國畫創作在審美旨趣、價值追求、表達方式等諸多方面體現著一種矯然特立的個性:一是堅定的中國文化立場,二是比較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獨立的藝術取向,三是不同凡響的筆墨功力?!贝贯?、汲水、納涼,在陶古的筆下,唯有黑白二色的焦墨畫紙上也可以躍動色彩斑斕的村落生活。他的作品傾注了新時期的“傳統派”畫家對于當代社會的關注和思考,是一種后工業文明社會對于農業文明倫理社會的迷戀、尋覓和呼喚,充滿溫暖的人性。
常常在深夜披件外衣就移步至案前創作的陶古對藝術的態度是:恣情、專注、創新。在多數畫家在消費主義時代直面人的基本生活狀態時,陶古安居于自己的內心,用傳統筆墨探索“人之為人”的價值與快樂。據悉,展覽將持續至2017年1月15日。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