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秦都遺址被“擠壓”,城市發展別犧牲文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1-02
    西安咸陽周邊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跡,是屬于全體中國人的寶貴財富,如何在GDP的發展驅動下有效留存這份財富,是無法回避的命題
      12月28日,成都商報刊登了《建在秦都遺址上的新城被曝多處項目涉嫌違法》一文,引發部分媒體轉載及關注。同天,封面新聞也推出了《秦咸陽宮遺址或縮水一半建樓 馮侖被指拿地37宗》的報道。隨后,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官方微博回應稱,在秦咸陽城遺址建設控制地帶在建項目立即全部停工。
      此前,因未履行文物審批手續,秦咸陽城遺址保護單位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于2016年1月,向遺址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27個建設項目發出“停止侵害通知書”。然而,通知書形如螳臂當車,根本阻擋不住各大項目的推進。甚至,由于27個項目“南北擠壓”,迫使秦咸陽城遺址保護區不得不讓步: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從原來72平方公里,或將縮小為36平方公里。城市發展建設與文物保護的矛盾,體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單純依照《文物保護法》來行事,自然很簡單,該禁止開發的就禁止開發,該控制建設的就控制建設。問題在于,西安與咸陽兩座城市中的大量文物保護區域,往往位于城市擴張的必經之路上,還動輒數十平方公里,在“經濟發展大過一切”的現實語境下,想盡辦法突破文物保護的阻礙,似乎就是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
      盡管西安咸陽人清楚知道,西咸新區成立后,秦咸陽宮遺址保護區所在的秦漢新城,因為文物遺址眾多、帝王陵眾多,發展一直處于西咸新區五大新城的末位,但不開發不建設,恐怕也是很難想象的事情。從媒體報道的地產項目侵占遺址保護區的現狀來看,西安還是未能擺脫地產驅動的固有城市發展路徑。如何在遺址保護與開發建設兩者之間找到平衡,考驗著當地官方治理水平。
      西安當年修建二環路的時候,為了繞開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區,二環路甚至不惜在保護區周邊繞道而行,這似乎說明,在城市承載量足夠的情況下,更堅定地保護文物,就是一種更正常的準則,但一旦缺乏其他的發展承載力,在低成本低價的驅動下,遺址保護被忽視、被侵占,似乎就是一種必然。
      “咸陽塬上埋皇上”,這是關中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諺語,西安咸陽周邊眾多的帝王將相陵墓,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跡,是屬于全體中國人的寶貴財富,如何在GDP 的發展驅動下,有效留存這份財富,是我們無法回避的命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