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方翔:藝術需要性別嗎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9-30
    7月23日至10月30日,國內首次以古今中外優秀女性藝術家為主題的、具有歷史回顧意義的展覽“她們:國際女性藝術特展”在上海舉行。在業內人士看來,系統梳理女性藝術家作品,將使得市場對于其關注程度進一步增加。但也有一些人認為,“雖然男女有別,但在藝術創作上并不存在性別影響?!?br/>
      翻開世界藝術史,早期的女性藝術家較少,有存世作品的女性藝術家更是寥寥無幾。在以男權意識為主體的畫壇中,她們的創作題材單一,創作手法受制于家學傳統。她們的藝術才華如同她們的生活一樣長期被隱蔽,湮滅于歷史夾縫中,湮沒于男性主導的藝術體系之下。

      從西方藝術史角度來看,女性主義藝術史的發展起源于西方的女權運動。1971年,琳達·諾克林發表《為什么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作為女性主義首次在藝術領域對男權發起的挑戰,女性藝術家們以獨特的女性視角解讀藝術創作。但是如果結合中國藝術史的發展,我們或許能夠以一種更加平和的眼光看待女性藝術家的發展。

      中國繪畫史有記載的第一位女畫家是三國時期吳王趙夫人,但無畫作存世。20世紀初,西方文化對中國產生強烈沖擊。一些女性在思想啟蒙運動影響下從受壓迫、受歧視的群體中解放出來,成為新一代女性,這一時期女性藝術家人數大為增長。

      1949年新中國誕生,廣大女性徹底翻身解放,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思想成為主流。女性藝術家隊伍迅速擴大,并投身到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大潮中。改革開放之后,中外女藝術家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來自西方的女性藝術家,對于中國女藝術家的影響逐漸顯現。

      之所以女性藝術家長期不為人關注,除了男權主義影響之外,更因為女性藝術家的生活與創作存在一定矛盾,藝術要求審視及提升生活,但生活本身可能與女性藝術家個人追求的生活方式相互矛盾,還有角色帶來的責任擠壓女性藝術家的時間和空間,使得她們的作品很難真正被解讀。

      一個社會的進步與否,往往體現在女性是否接受教育,是否得到尊重。因而,通過此次的國際女性藝術特展,不僅是讓我們看到了古今中外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實際上更是讓我們這個社會了解她們已經實現的,關注她們正在實現的,推動她們希望實現的,并進而回答了“藝術,需要性別嗎?”這個問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