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定價權及文化定價模式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9-27]
文化定價是世界難題,因為沒有標準,也和通常商品定價的成本無關,所以覺得虛無縹緲無從下手。而文化定價權事關國家的市場權和文化地位,又與個人的價值、財富及國家軟實力正相關,故成為關注的焦點??芍两駴]有一個通用公式或一套完整的理論能計算或解決文化定價問題。難道這題就無解嗎?非也!定價是一個體系,有其歷史與脈絡。從古人的袖筒議價(非公開的一對一)到商鋪形態下討價還價(公開的一對一)再到拍賣形態下的競價規則(公開的一對多)最后是走到股票市場的集合競價搓合成交(公開的多對多)。每一次推進都是以理論為基礎的價值發現和系統再造,體現的是大眾參與的商業民主制度的完善。
所謂文化定價其實就是要按照價值規律,用科學的方法去找到每個人心中的心理價位并予以確定。然而由于每個人的審美、閱歷和判斷的不同,往往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也會有不同報價,同一文化在不同時間的價值也不是一個衡定數。難怪人們說世上有多少人就會有多少個哈姆雷特,獲取心理價位何其難也!解決之道我認為就是要依托互聯網技術,以商業民主論為指導,創造一個公開市場,讓參與市場的每個人可以用自己手中的貨幣自由的表達自己的心理價位,通過集合加權就能找到某一文化屬性的市場定價。但前提是對同一商品多人參與表達,越多越好!而價值的大小對參與人群的數量有關,故份額化拆分應運而生。說到定價模型 ,昨天我偶爾看到北京衛視的“傳承者”欄目,節目我記不住,但里面的定價模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是當今諸多打分模式中最符合文化特點的經典案例。首先是傳承人上臺表演,然后是二組專家點評(相當于股評家),再然后是二組青年評審團(市場樣本)熱議并各自打分,再由專家團對二組青年團的分值(已形成價值區間)進行加減并說明理由(價值觀引導),最后由現場觀眾投票選擇其中一個分數。得票高的那個數就是專家引導下的大眾自主文化定價。概括的說就是公開平臺、大眾參與、分組尋價、樣本采集、區間議價、專業表達、民主投票、一錘定音。這個過程就是文化大數據在公開平臺的科學生成過程,是專家輔導下的大眾心理價位的民主萃取過程。這個定價模式對文交所很有借鑒意義!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