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十余位藝術家三代傳承展現中國現代美術與設計嬗變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9-13]
廈門9月12日電 (記者 楊伏山)“承傳的力量——馬心伯師生作品展”12日在廈門啟幕,展出福建省17位藝術家所創作、包括雕塑、油畫、國畫、書法等類型在內的100余件作品,其鮮明的時代感和閩南地緣文化特色,令觀展者眼前一亮。
本次作品展策展人、2008年北京奧運會奧組委形象景觀藝術總監、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趙萌稱,此次展覽,展出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原福建工藝美校)馬心伯教授和他的十余位弟子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師生的學術傳承及藝術創作成就,“傳承有序的三代人,匯聚同一時空間濃縮展現出中國現代美術與設計的遞進與嬗變”,正是本次展覽的價值所在。
馬心伯教授任教于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師承于最早留法回國首倡包豪斯現代設計教育的著名藝術教育家鄭可先生。近四十年來,馬心伯教授在從事藝術教育和創作實踐的過程中,一直踐行鄭可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并不斷將自己的教學和治學經驗融會貫通其中,形成了自己的藝術主張和藝術風格。
“馬老師因材施教,經過他的雕琢,每一個學生都好像成為有他獨立個性和生命的藝術品?!备=ㄊ〉袼軐W會會長傅新民如是評價馬心伯的為師之道。
他說,馬心伯和他的弟子所處時代不同,創作特點也各有千秋。但他一絲不茍的嚴謹創作風格和踏實沉著的創作態度,為其學生所繼承,又在新一代身上散發出新時代氣息。
主辦機構稱,馬心伯承前啟后,培養出一批具有代表性和社會影響力的藝術家和設計家,其作品和創作實踐體現出對當代社會發展、文化思考積極的回應。如馬心伯的得意門生、著名當代藝術家陳文令,始終堅持藝術形式上的深度探索,使雕塑語言形成一種充滿生活與生命氣息的場景,從而活躍在國內、國際各種展覽舞臺中。
由廈門市美術館、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廈門市美術家協會、廈門市張曉寒美術研究會共同主辦的本次展覽,力求直面當下中國美術教育的現狀,做出更具當代話題的學術回應和超越個案研究的考量與啟示。
展覽展陳設計與視覺設計形式新穎,通過簡潔現代的空間分割方式,將不同材料、不同形態的藝術作品同置于大型空間,不但彰顯了各自的特色和價值存在,更體現出相互補充的和諧性。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