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將在上海集中展示雕塑精品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9-13]
上海9月12日電 (記者 陳靜)金秋時節,來自7個國家及地區的24位藝術家將攜帶其45組雕塑作品集中在上海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展出。這些精妙傳神的藝術品將從不同角度演繹“城市創變”主題,即,城市在創新與變革中謀求新發展。
“2016中國·上海靜安國際雕塑展”(“JISP”)本月下旬將拉開帷幕。這是靜安和閘北兩區合并后的新靜安首次舉行國際雕塑展。本屆JISP由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政府、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羅浮紫藝術典藏”策展,中國著名策展人黃篤擔任藝術總監。
據悉,自2010年“靜安國際雕塑展”舉行至今,已是第四屆。該展覽促進了公眾與藝術的交流互動,在提升公眾藝術修養、增進大眾生活樂趣、提升游客文明素質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談及此次雕塑展的主題,主辦方表示,“創新變革”不僅是一種行為要求,更意味著減少傳統社會文化和個人價值理念的阻礙,用創變者的方式思考。今天的“公共藝術”越來越不局限于審美范疇,而成為推動城市健康協調發展的積極因素。據介紹,新一屆展覽在藝術追求上同步于城市的“創新求變”。
在1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本屆展覽在展覽形式和規格上,也實現了“創變”。據悉,伴隨著“雕塑公園藝術中心”的落成,展覽第一次實現了室外、室內同步開放,兩個區域的展覽相得益彰。本屆展覽將在新靜安北部地區的“明當代藝術館”和在大寧靈石公園同時推出延伸展?!懊鳟敶佬g館”此次推出展演項目“為什么表演?”;大寧靈石公園將展出喬治·布朗的作品“We are together”(我們在一起),集中表達與愛人、家人和朋友相聚時的喜悅和滿足。
“城市狐貍”是本屆展覽中唯一一件回爐重做的作品。據悉,該作品是上屆展覽中最受矚目之作。落戶靜安雕塑公園后,可愛的狐貍不僅吸引眾多游客,也引來了很多鳥兒筑巢,座落了一百多個鳥窩。這件作品本來的創意來自于英國鄉村一個關于人如何與狐貍從生存斗爭到和諧相處的故事,如今在這只“狐貍”身上又形成了新的微生態。組織者經過調查問卷,決定順應民眾呼聲,讓狐貍留下。主辦方表示,這一事件體現了藝術的孵化和生長性,也展現了公共藝術對城市影響的“創變”過程。
據了解,展覽期間,主辦方將同步舉行“2016靜安國際公共藝術暨城市更新論壇(J’PAC)”。本屆峰會將進一步研究公共文化在城市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討公共文化對于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提升生活品質的影響。此外,還組織了豐富的“公眾活動”以提高公共藝術的公眾參與。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