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萃華珠寶在昨日晚間發布了半年度報告,在該報告期萃華珠寶半年度凈利同比降70%,明牌珠寶年報凈利潤下降69%、豫園商城半年利潤暴跌7成、香港前五大珠寶品牌業績集體大跌??磥砣缁鸬?月依然抵擋不住珠寶行業的寒意,2016年第2季度奢侈品行業呈現雪崩式下跌。眾多從業者面對市場疲軟、大環境不景氣、消費者購買力不足等問題,而珠寶電商、跨界行業的異軍突起又讓他們雪上加霜,如何在經濟大環境布局中順勢而行、借勢借力成為珠寶行業從業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當然,市場慘淡絕不僅僅“特殊照顧”這些珠寶上市公司,最近兩個月,全國各地的珠寶城、古玩城都不太景氣,紛紛關門歇業進入“冬眠期”,而蘇州、上海、揚州等地的玉雕工作室大面積倒閉。
筆者認為,玉雕工作室倒閉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哥們式合伙,仇人式散伙。正如電影《中國合伙人》描述的樣子,這是中國最常見的聚散模式。工作室創辦之初,合伙者們以感情和義氣去處理相互關系,制度缺乏,責任模糊。工作室在經營過程中,買料、賣貨無不涉及利益。由于人性的使然、利益的驅使,關系就會越來越越劍拔弩張,由量變到質變,結果便是梁山英雄流云四散。
2、迷信“設計師”。都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大多數工作室都聘請了設計師,把設計工作全權交給設計師,這種核心技術的過度集中導致工作室以設計師論成敗,如果設計師辭職,自己失去了技術支撐,工作室便無法正常運轉以致倒閉。千萬別忘記了“打鐵還須自身硬”的真理,設計師不可不用,但不可亂用,更不可全用,自己一定要親自深入到設計中去。
3、習慣性信用缺失。說話不算數、承諾不算數,拖欠工人工資,這幾乎是倒閉的工作室最常見的場景。對內,規則計劃制定時就不謹慎很隨意,執行中更是七十二變,朝令夕改,令手下無所適從;對外,目光短淺、見利忘義,承諾如一張廢紙,視情況涂抹、打折甚至撕毀,一件產品答應給某個客戶,如果有人出更高的價格就立刻撕毀協議等等。
4、沉湎酒色、無心工作。工作室趕上好形勢賺了錢以后,有人因為無力控制欲望沉湎酒色;有人因為創作再無激情沉湎酒色;有人因為過去吃了苦,懷著找補回來的心態沉湎酒色,有人因為人生苦短,信奉賺錢是為了享受的哲學沉湎酒色。如此種種,都是被物欲控制的行為。
5、不學無術、不思進取。每天要處理各種各樣的情況,事情一多,就不愿意學習了。很多人不讀書,不看報,不看電視,不上網,更不愿意專門花時間參加培訓。在他們看來,市場是最好的老師,學習只是裝點門面的過場罷了。由于長期沉溺于小圈子,信息封閉,知識結構老化,最終要么被市場淘汰,要么被主流遺忘。
6、知人而不自知??慈祟^頭是道,看己昏頭昏腦。從來沒有看清自己在行業中的位置,一段成功史,滿腦糊涂賬。也因此造成作品單一、重復雷同、從來沒有清晰的戰略規劃,要做什么樣的人,要如何去做,在做的過程中堅持什么、改進什么、如何創新,如何固守。認清自己才最重要。
7、投資冒險主義。相信一夜暴富、一本萬利,典型的投機主義。拿自己“吃稀飯”的錢去搞投資買賭料,或者借來甚至騙來別人“吃稀飯”的錢去搞投資買賭料,所謂成敗榮辱在此一舉,身家性命系于一線,戰戰兢兢,急功近利,舉止失措,焉能不???
從外部因素看,2013年作為珠寶行業最后的紅利期,也迎來了全國珠寶行業的投資熱潮,各路資金都殺向了珠寶行業,房地產甚至高利貨,于是造成全國珠寶行業批發與零售端產能嚴重過剩,古玩城生意難以為繼;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內因,是整個收藏市場缺乏特色,攤大餅式的發展模式到了不得不革命的時候。玉雕工作室必須找到自身定位,實施錯位競爭,做好專業市場。
百舸爭流千帆竟,大浪淘沙勇者勝。并不是所有的玉雕工作室都犯糊涂,我們現在已經清晰地看到,那些在市場逆流中卓爾不群的玉雕工作室,無一例外的具有發展的目光與膽識,都相信并尊重市場職場的法則,都在行業中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 都牢牢把控著玉雕核心技藝, 都將創新變成自己的思維習慣。這樣的工作室豈有倒閉之理?
作者簡介:
老周屬于典型的70后,1989年參軍入伍,從事新疆和田玉收藏20余年,致力于中國和田玉文化的普及推廣。勤耕不綴功自成,現為中國白玉研究會會員,北京尚品潤博拍賣公司董事長。多年來,從新疆和田到蘇州上海,老周堅持行走在玉石收藏的絲綢之路上,和采玉的維族農民,琢玉的各派大家廣交朋友。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