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金融資本與文化產業融合障礙何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8-29
    當前,在推進供給側改革、重構新型供需關系的背景下,發展文化產業對于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以及提升國家軟實力等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國文化產業主要脫胎于文化體制改革,相對于其他領域,文化產業發展起步晚、基礎薄弱,加之其自身具有一些特殊性,造成目前文化產業投資來源較為單一,服務于文化產業的金融中介體系薄弱,配套法律法規政策仍不完善,文化產業與金融資本融合不足,融資困難情況較為突出,嚴重制約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文化產業以其自身的優勢成為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力量,不僅是支柱產業,更是發展新動能、提高經濟增長效率的重要依托。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意義重大,事關“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發展目標能否完成,也是供給側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一環。然而,我國的文化產業主要脫胎于文化體制改革,相對于其他領域,文化產業的發展起步晚、基礎薄弱,加上其自身具有一些特殊性,造成發展的嚴重制約,最突出的問題是與金融資本融合不足,出現了融資困難的情況,嚴重制約著產業的快速發展。

      1、文化產業的投資來源仍較為單一

      2、文化產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缺乏有效聯動

      3、文化企業的自身特點阻礙了與金融資本的融合

      4、服務于文化產業的金融中介體系薄弱

      5、財政對文化產業的投入仍然不夠

      6、法律法規及政策配套仍不完善

      文化產業的投資來源仍較為單一

      文化產業的投資主要來源于5個方面:財政投入、銀行貸款、社會融資、外資以及文化企業內源資金。

      我國文化產業的投資來源則較為單一,國有文化企業仍以財政投入為主,投資方式也很簡單,大多局限于財政補助方面,貼息、轉貸等方式很少運用。民營文化企業大都由旅游、房地產、廣告等其他關聯行業轉入,資金來源主要靠私人公司的原始積累,部分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投資來源雖然有多元化的趨向,但在資本市場上其直接或間接融資一般相對困難,利用外資和社會捐助更微不足道。

      文化產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缺乏有效聯動

      2010年中宣部等九部委聯合出臺了《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為金融資本與文化產業融合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2014年度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當年文化產業共獲得貸款5328億元,總量僅占86.8萬億元貸款總余額的0.6%,占當年全部新增貸款9.78億元的5.4%。金融機構對文化產業不重視,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金融機構對文化產業的了解不夠,

      二是傳統文化企業不擅長使用金融工具。

      三是金融機構制定的貸款門檻較高。

      四是對文化產業方面的金融創新較為薄弱。

      文化企業的自身特點阻礙了與金融資本的融合

      文化企業往往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具有政治屬性和意識形態屬性;另一方面是物質文明的創造者,具有經濟屬性。除此之外,我國文化體制改革起步較晚,許多文化企業還處在“轉企改制”的進程中,進一步增加了文化產業的復雜性。

      一是文化企業的行政色彩較濃。

      二是文化產業的盈利模式比較特殊。

      三是大量文化企業小而分散。

      四是文化企業的投資風險大。

      服務于文化產業的金融中介體系薄弱

      完善的中介服務是金融市場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之一,對于文化產業而言,其資產評估、擔保以及產權交易等環節均十分薄弱,成為金融資本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的另一個障礙。

      一是文化資產評估難。文化企業擁有的產權多是無形資產,包括影視著作權、版權、專利權、商標權以及品牌等,對于這部分資產的評估業界雖然進行了大量探索,但仍存在很大困難。

      二是文化資產融資擔保難。文化企業自身缺乏足夠的有效資產進行抵押或質押,難以滿足金融機構的貸款或其他融資的條件,在尋求抵押或質押過程中,一部分文化企業試圖通過聯保的方式解決擔保難的問題,但實踐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仍在于文化企業有形資產不足,只要現有資產評估辦法和擔保規則不改變,擔保難的問題就無法根本解決。

      三是文化資產交易難。文化資產的產權涵蓋面廣,其中包括大量具有文化屬性的知識產權,轉讓的對象可能是所有權,也可能只是使用權或者其他外延權利,加上評估困難、風險不宜把握,增加了交易對象的復雜性,影響到產權交易的進行。

      財政對文化產業的投入仍然不夠

      在我國,文化產業資金中財政投入占據主導地位,但從絕對量和人均數量看都還比較小,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同時,在財政投入的方式以及管理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缺陷,影響到財政資金效力的發揮。

      一是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不足。

      二是投入方式不盡合理?! ?br/>
      三是各類文化投資基金行政化色彩嚴重。

      四是財政資金的后期管理較為薄弱。

      無論財政撥款還是通過各類投資基金投入,由財政資金形成的文化資產也是重要的國有資產,理應納入嚴格、規范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中,但相較于其他國有資產,文化資產具有“輕有形、重無形”的特性,管理起來有一定難度,資金投入的實效也不易評估,這就造成了財政資金投入文化產業“重投入、輕管理”的現狀,即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財政資金的浪費,又極易形成國有文化資產的流失。

      法律法規及政策配套仍不完善

      文化產業具有知識密集型、資本密集的特征,在現代服務業中處于高端位置,這些特點決定了其健康發展必須依賴于強有力的產業政策支持,只有制定出系統、科學的法律、政策體系才能確保產業發展的規范和穩定。但是,當前涉及于文化領域的立法還不多,涉及到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更少,不適應產業的發展需要,也不利于文化產業與金融資本的進一步融合。

      一是現有法律法規立法層級較低。

      二是現有法律存在“重審批、輕保障”的特點。

      三是存在著許多法律上的空白。

      四是缺乏統一完整的稅收優惠政策體系。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