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時期百余件文物亮相河北 呈現晉國六百年興衰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8-24]
石家莊8月23日電 (記者 高紅超)兩周時期晉侯墓地出土的大量青銅器、玉器,晉國官方文書——侯馬盟書、“國寶級”文物“虎形灶”等100余件套文物精品23日亮相河北,呈現了晉國六百年間的興衰。
當日下午,由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北博物院聯合主辦的《晉國霸業——山西出土兩周時期文物精華展》在河北博物院開幕。展出文物將古晉的歷史文化清晰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山西簡稱“晉”,即源于周代諸侯國——晉國。據記載,西周初年,周成王之弟叔虞受封于唐,叔虞之子燮父改唐為晉,是為晉國之肇始。其后歷代國君勵精圖治,開疆拓土,縱橫中原,成就百年霸業。直至春秋晚期,“三家分晉”,韓、趙、魏變法圖強,稱雄戰國。
展覽現場,憨態可掬的兔尊吸引很多人駐足觀賞。只見兔子作匍匐狀,雙目前視,兩耳向后并攏貼于肩部,四腿蜷曲下蹲,臀部有一短尾。器物腹部中空,背上立著粗碩的喇叭形尊口。
據山西博物院院長石金鳴介紹,以兔形為尊的青銅器,首見于晉侯墓中,此器物極富想象力與創造性,反映了西周時期晉國青銅制造業所達到的高度。
現場展出的鑄銅遺址出土的陶范是兩周時期鑄造青銅器時的工具,對研究中國青銅器鑄造技術極具價值?!昂铖R晉國遺址”出土的“侯馬盟書”曾被評為新中國建國以來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它是晉國的官方文書,用毛筆書寫在玉、石片上的文字是中國目前所發現的古代文字中用毛筆書寫的篇章完整的古人手書真跡。
行軍作戰時使用的“虎形灶”僅見于東周時期,它由灶體、4節煙囪和1釜1甑組成,可以拆卸和組裝,接起后高達162厘米,反映了古人的智慧。
“這些文物是山西博物院館藏精華,基本涵蓋了侯馬晉國遺址、曲沃晉侯墓地、絳縣橫水墓地、太原趙卿墓地等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笔瘌Q表示,希望人們能從中領略春秋霸主的光輝,以及后期公室衰微、公卿專權的歷史變革。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