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藝術評論不要偽學術 生套理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7-11
    對一個特定問題進行研究,通常有兩種方法論,即歸納法和演繹法。歸納法指的是由許多個別事例,從中獲得一個較具概括性的規則。這種方法主要是從收集到的既有資料,加以抽絲剝繭地分析,最后得以做出一個概括性的結論。而演譯法,則和歸納法相反,是從既有的結果,推論出個別特殊的情形的一種方式。

      中國人自古習慣使用演繹法,評論家們把道家“氣”的概念運用于繪畫中,于是出現了一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品評用語“氣韻生動”,從謝赫六法開始,直至當代的藝術評論家,論及中國畫,幾乎都離不開“氣韻生動”四個字,那么什么是“氣韻生動”?它有標準么?

      如果說藝術評論更偏重感性,不能以科學的標準來評判的話,那么藝術品金融則是一個典型的理性分析學科,正確的方法論的使用便異常重要。用股市理論來套用藝術品投資顯然存在很大的問題,藝術品的異質性特點決定了其與股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產品,前衛的實踐者嘗試以份額化來解決藝術品的異質化特性,使其成為標準化產品進行交易,但卻無法解決藝術品價值的評估問題,如果不能對一項資產進行客觀定價,那么標準化和份額化幾乎就是空談。

      演繹推理的正確與否首先取決于大前提的正確與否,如果大前提錯了,結論自然不會正確。目前出現的不少藝術金融的研究,沒有經過嚴謹的前提條件可行性的論證,便將一個本來適用于特性完全不同的市場的理論,移植過來,再試圖通過各種修修補補來滿足其理論適用的前提條件,最后冠名以跨學科的美名,貌似創新,實則牽強。

      在這種新式的跨學科領域中,很多傳統業務的分支,被精心包裝華麗上市。在藝術金融的范疇內,傳統的抵押貸款業務中的一項特殊業務變成了藝術品融資;藝術品的租賃業務被冠以藝術銀行之名;傳統的財險業務變成了藝術品保險。實際上,這些業務都只是已有學科的一小部分,很難真正以一門學科獨立存在。這讓我想起多年前的有關藝術考古的討論。

      在有關藝術市場的研究領域,濫用概念,生套理論的現象時有發生。2015年全球藝術品市場,總銷售額為638億美元,比排名第124位的世界500強企業谷歌的年收入還要低77億美元(谷歌2015年總收入715億美元)。將如此規模的市場定義為微型市場似乎毫不為過,而對于一個微型市場,機械地套用宏觀經濟理論,往往會忽視市場的實際運轉規律,將常識問題概念化、抽象化,最終出現了一系列的偽學術和偽學科。

      在更加極端的情況下,甚至有金融領域的學者將凱恩斯的某種貨幣理論移植到對藝術品資產化的論述中,滿篇的金融術語,卻對藝術本身缺乏最基本的認識,不僅其研究方法值得商榷,就連其研究的真實動機也很可疑。更不要說那種放之四海皆準的空洞的官僚化文章,假如將有關農業的分析文章的“農業”二字直接改成藝術,也完全適用,如果學術就是這樣的,那還是不要也罷。

      孔達達 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執行院長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