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五代時期花鳥畫的風格衍變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6-03



    在中國畫各科中,花鳥畫不僅最能體現畫家功底與筆力,同時,最能體現文人筆情墨趣和貫注的思想情感。五代時期雖然紛爭并峙,但在繪畫創作方面仍在前人的基 礎上繼續發展。因此,五代是中國花鳥畫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其中以徐熙、黃筌為代表的兩大流派,確立了花鳥畫發展史上的兩種不同風格類型。

      黃筌富貴,徐熙野逸”,表明中國畫家已通過不同的選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別表達審美意趣。黃筌的富貴不僅表現對象的珍奇,在畫法上工細,設色濃麗,顯出富貴之氣;徐熙則開創“沒骨”畫法,落墨為格,雜彩敷之,略施丹粉而神氣迥出。

      借物寓意,人各一態。書畫圈網小編將兩大流派的代表人物相對比,探析五代時期花鳥畫的審美意趣。

       格調艷麗豐滿

      黃筌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以細挺的墨線鉤出輪廓,然后填彩,即所謂“鉤填法” 。后人評為“鉤勒填彩旨趣濃艷”。 從用筆分,又可分為單鉤與雙鉤,風格顯得巧密而精細。

      代表畫家黃筌,才高技巧,善于取熔前人輕勾濃色的技法,獨標高格,是深得統治階層喜愛的御用畫家。其子居寀、居寶承其家風,成為兩宋時占統治地位的花鳥派別。

      為了塑造花鳥的動人形象,他重視觀察體會禽鳥的形態習性。繼承和發展了邊鸞描寫活禽生卉的傳統,以優美的筆致和賦色技巧表現動植物的生動情態。

      黃筌供職宮廷畫院,多寫宮苑中的奇花怪石、珍禽瑞鳥,勾勒精細,設色濃麗,不露墨痕,所謂“諸黃畫花,妙在賦色”(沈括),畫成逼肖其生,故有“黃家富 貴”之稱。黃派 代表了晚唐、五代、宋初時西蜀和中原的畫風,成為院體花鳥畫的典型風格。入宋后,當時凡畫花鳥無不以“黃家體制為準”。

      從黃筌流傳的《寫生珍禽圖》中方可領略其藝術形象的審美趣味性,確已達到妙造自然、形神兼備的地步。

      絹本,設色,縱41.5厘米,橫70厘米,用筆嚴謹、清練,設色華麗,形象刻畫生動逼真,不愧為稀世珍寶,有“付子居寶習”五字填款,由此可知,這幅《寫 生珍禽圖》只是作者為創作而收集的素材,是交給其子黃居寶臨摹練習用的一幅稿本?,F藏故宮博物院;《雪竹文禽圖》冊頁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子居實、居寶、居 山皆善花鳥,傳其家學。

      畫家用細密的線條和濃麗的色彩描繪了大自然中的眾多生靈,在尺幅不大的絹素上畫了昆蟲、鳥雀及龜類共24只,均以細勁的線條畫出輪廓,然后賦以色彩。這些 動物造型準確、嚴謹,特征鮮明。鳥雀或靜立,或展翅,或滑翔,動作各異,生動活潑;昆蟲有大有小,小的雖僅似豆粒,卻刻劃得十分精細,須爪畢現,雙翅呈透 明狀,鮮活如生;兩只烏龜是以側上方俯視的角度進行描繪,前后的透視關系準確精到,顯示了畫家嫻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筆墨技巧,令人贊嘆不已。

      意境清淡雋秀

      徐熙,雖出身“江南名門望族”,但一生為“江南布衣”敖視天下,拒絕進入官場,厭惡奢侈頹靡的生活與官場的腐敗。

      他擅長描繪江湖山花野卉、汀蓼水鳥、毛竹淵魚。他經常漫步游覽于田野園圃, 每遇景物,必細心觀察,故傳寫物態,皆富有生動的意趣。這些大雁、鸕鶿、白鷺、蒲、藻、魚、蝦,或叢艷,或折枝,或園蔬,或藥草,直到北宋時期依然是徐熙 繪畫的標志,在圖式方面,他創造了“裝堂花”與“舗殿花”,以其濃郁的裝飾意味被接受。在寫實基礎上求筆墨之變,卻也適應了繪畫由稚拙進入寫實,又由寫實 轉向寫意的發展總趨勢。在畫法上他一反唐以來流行的暈淡賦色,另創一種落墨的表現方法,即先以墨寫花卉的枝葉蕊萼,然后著色。

      其中,《雪竹圖》是最能體現其“落墨”風格的,可惜未加色而不得窺其全豹。此圖縱151.1厘米,橫99.2厘米,絹本,墨筆,藏上海博物館。

      謝稚柳先生曾著文介紹此圖,他是這樣闡述“落墨”的:“所謂‘落墨’,是把枝、葉、蕊、萼的正反凹凸,先用墨筆來連勾帶染地全部把它描繪了出來,然后在某 些部分略略地加一些色彩?!币簿褪钦f,一幅畫的形和神,都是用墨筆和墨色來“落定”,著色只是輔助。這體現了徐熙在筆墨上的大膽革新。

      以《雪竹圖》觀之,圖繪雪后的枯木竹石。下方是大小數方秀石,不重勾勒而用水墨暈染出結構,留白以示積雪。石后中間是三竿粗竹,挺拔茁 壯,細枝遒勁,殘葉紛披。旁有數竿被雪壓彎或折斷的竹子,或粗或細,或斷或彎,又有數竿細竹穿插其間,顯得姿態多變,情趣盎然。左旁則現一段枯樹,枝杈被 折,或勾葉,或暈染留白,映襯雪景的蕭瑟。而在刻畫上,勾皴與暈染,粗筆與細筆,濃墨與淡墨,墨染與留白,兼施并用,同樣是謹嚴的寫實作品,與北宋盛行的 “細勾填彩”、務求逼真的畫風相比較,顯得率意而出格,然而卻也更多變化,更富情趣。

      另外,花卉畫,有“沒骨”一法,始于徐熙,成于其孫徐崇嗣,沈括曾說:“崇嗣畫草芍藥,自其破萼、散葉、蓓蕾、露蕊, 以致離披格側,皆寫其花,始終盛衰如此,其他見崇嗣畫花不一,皆不名沒骨花也?!彼^“沒骨”是說以墨或五色染就,不見筆跡,謂之沒骨。以別于黃家的雙鉤 填彩。

      無論題材還是畫法上,處處體現他作為江南處士的情懷和審美趣味。由于徐熙畫派的出現,突破了“黃家富貴”的院體風格,對后世產生很大的影響,為豐富花鳥畫的題材內容和表現方法的多樣化作出可貴的貢獻。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