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國家藝術基金立項資助的銅雕藝術人才培養項目2日在杭州開班,這是國家藝術基金首次立項資助的人才培養項目,同時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面向全國銅雕藝術創新人才的培訓班。
據了解,參加本次人才培養項目的32名學員經過嚴格篩選,來自全國各地,包括5位來自臺灣地區的藝術工作者和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的年輕學員。學員中有不少是享譽傳統金屬工藝領域的“匠二代”,包括廣式銅雕、烏銅走銀、苗族銀飾、琺瑯、水晶、鐵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領軍人物,同時也有在讀的碩士、博士研究生。(記者黃筱)
長篇小說《秦良玉》展現土家族民族記憶
44回長篇歷史小說《秦良玉》日前出版。該書通過記述中國古代巾幗英雄秦良玉一生忠孝節義的傳奇經歷,將武陵地域和土家族文化融為一體,為讀者展開許多民族記憶。
秦良玉,字貞素,是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民族英雄、軍事家?!傍x鴦袖時握兵符”是明代崇禎皇帝對其的美稱。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載入正史將相列傳的女將軍,關于秦良玉的故事長期為人們所傳頌。(記者陳舒)
推進中小學戲劇教育 北京市上地實驗學校上演話劇《小兵張嘎》
北京市上地實驗學校薔薇話劇社四幕話劇《小兵張嘎》3日在北京市一零一中學中學大禮堂公演。這是北京市海淀區戲劇教育課程實驗項目之一,通過話劇藝術與語文課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文學,感受生活,感受話劇藝術的魅力。
該劇改編自徐光耀同名兒童文學,由一節初中語文《小兵張嘎》公開課切入,講述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為了替奶奶報仇、救出老鐘叔,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的故事,最后又切回到今天的語文課堂,引入對世界和平的深入思考。(記者白瀛)
第五屆中國-東盟音樂周將在南寧奏響
廣西藝術學院3日發布消息稱,2016第五屆中國-東盟音樂周將于6月7至13日在南寧舉辦,期間南寧市民將免費欣賞到豐富精彩的音樂表演。
據介紹,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220多名音樂人士參加今年的音樂周活動。在為期7天的時間內,他們將舉行22場精品音樂會、高峰論壇、鋼琴獨奏作品比賽、當代音樂評論比賽、音樂理論研討高端對話和大師班講座等。除了少數專場音樂會之外,有15場音樂會全部免票入場,向社會公眾開放。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