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罐高12.3厘米,口徑6.3厘米,足徑7.2厘米;胎質略顯松軟,瓷化程度欠佳,叩之音啞。所繪的花卉圖案,屬弘治民窯瓷的常用題材。
對唐三彩的認識與研究,至今不足百年。20世紀初,隴海鐵路修筑到河南洛陽時,于邙山腳下古墓中,出土了唐三彩。這些以黃、綠、白三色為主的釉陶,雖然古老得逾千年,卻斑駁交融、色彩絢麗,運抵北京后,令中外古陶瓷專家瞠目結舌。于是,唐三彩之名,一夜之間傳遍天下。對于明三彩,人們知道的并不比唐三彩強多少,故歷來把它同清三彩相提并論,以為都是二次燒成。其實,在明三彩中,有很大一部分產品,系沿用了唐三彩工藝于生坯上彩繪,入窯經中高溫一次燒成,故瓷胎叩之音啞,質不堅。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